
困顿、萎靡貌。 唐 杜甫 《北风》诗:“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威垂,无气象也。” 宋 杨万里 《浯溪赋》:“观 马嵬 之威垂,涣七萃之欲离。” 宋 文天祥 《壬午》诗:“惨淡铜驼泣,威垂朱鸟翔。”
“威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ēi chuí,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呈现出的困顿、萎靡之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杜甫、文天祥相关诗注(来源:、3、6)。
《威垂》是一个汉字词,意为威严压倒,震慑人心,使人敬畏。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具有威力、力量或权威的事物或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威垂》这个词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威”,右边的部首是“垂”。拆开来看,威的笔画数是9,而垂的笔画数是12。
《威垂》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在古代的汉字表中已经有使用。这个词的造字方式是通过“威”和“垂”这两个字形的组合而成。
《威垂》的繁体字形为「威墜」。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威垂》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为「威」+「卒」。其中「威」表示威严,「卒」表示垂直向下。
1. 他的冷漠和无情的眼神让人感到威垂欲破。
2. 那支军队的威垂力量很快就将敌人吓得丢盔弃甲。
3. 这位领导的威垂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 威风:指威严的气势和威力。
2. 威猛:形容强壮、勇猛有威力。
3. 威信:指权威和信誉。
1. 威严:形容严肃、庄重、庄严。
2. 威武:形容威风凛凛,英勇豪迈。
3. 威慑:指以威力、势力压制或震慑。
1. 低声下气:指言行谦卑,没有威势。
2. 被动:指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权。
3. 弱小:指力量、实力不足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