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辭官不仕。策,策書,古代命官受爵的符信。 漢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赫赫聖皇,仍獲其聘。委策辟國,守此玄靜。”
“委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辭去官職、不再擔任職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委策”字面指交還策書,實際表示主動辭官的行為,常見于描述士人因個人志向、隱退意願或政治環境變化而放棄官職的語境。
如漢代蔡邕《彭城姜伯淮碑》中“委策辟國,守此玄靜”,即用“委策”描述姜伯淮辭官歸隱的行為。
該詞與“挂冠”“緻仕”等表達辭官的詞彙類似,但更強調主動放棄官職的儀式性(通過歸還策書體現)。
“委策”是古代官員通過歸還任命文書(策書)來表明辭官意向的專稱,體現了古代職官制度與士人進退的關聯性。需注意該詞現代已罕用,主要用于文言或曆史研究場景。
委策(wěi c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委”是部首,也是第一個字,意為“交付、托付”,“策”是第二個字,意為“計策、策略”。委策的意思是把事情交付給别人去處理,委托并制定計策或策略。
委策一共由9個筆畫組成。其中,“委”右邊的小方塊部分是“女”字的部首,而“策”則是古代兵器“戈”的後半部分的演變。
委策是漢字的合成詞,源自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委策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但是委策的基本形态并未發生太大變化。在古代金文中,委字的形狀更加簡單,沒有明确的女字部首;而策字中的戈字部分也可以更加明顯。
他把這個重要的決策委策給了一個經驗豐富的團隊。
委員、委托、委派
委任、委托
親自、自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