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嚚的意思、頑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嚚的解釋

亦作“ 頑嚣 ”。1.愚妄奸詐。語出《書·堯典》:“ 瞽 子,父頑,母嚚, 象 傲。”《左傳·文公十八年》:“昔 帝鴻氏 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丑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 陸德明 釋文:“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 前蜀 貫休 《古意》詩之七:“一種為頑嚚,得作翻經石。” 明 黃绾 《明道編》卷四:“彼頑嚣大猾又有所規於其間,力為回護。” 郭沫若 《落葉·第十信》:“他的女兒在一家酒店裡做賣笑生涯,弄得些錢來隻拿去供養她醉漢的父親,頑嚚的繼母和異母的弟妹。”

(2).指 舜 的父母。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姦心興桀黠,兇丑比頑嚚。”

(3).泛指愚妄而奸詐的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嚚"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釋義可從字形演變與古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頑"在《說文解字》中釋為"㮯頭也",本指未經雕琢的木頭,引申為愚鈍、固執之意。"嚚"在《尚書·堯典》鄭玄注中作"口不道忠信之言",特指言語奸詐,《康熙字典》引《爾雅》注"愚也",強調心智層面的蒙昧。二字合稱最早見于《尚書·堯典》"父頑母嚚",描述舜父母愚頑奸詐的品性。

二、語義演變 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考據:"頑者無知,嚚者多言",揭示其核心語義包含智力層面的愚昧與行為層面的妄言雙重特征。現代《漢語大詞典》綜合古注,将"頑嚚"定義為"愚妄奸詐",既保留古義又概括其性格特質。

三、語用特征 該詞作為曆史語彙,現代多用于文獻解讀或特殊修辭語境。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孔穎達疏引《堯典》注"心不則德義之經謂之頑,口不道忠信之言謂之嚚",說明其常作為典故詞使用。在構詞法上屬并列結構,二字義項疊加強化貶義色彩。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典網《說文解字注》
  2. 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3. 上海古籍出版社《經義述聞》

網絡擴展解釋

“頑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án yín,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愚妄奸詐”,常形容人頑固且言語不實的行為。該詞源自《尚書·堯典》中記載舜的家庭:“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其中“頑”指頑固不化,“嚚”指口不道忠信之言。

  2. 曆史典故
    特指舜的父母(瞽叟與繼母)。據記載,舜的父親性格頑固,繼母言辭奸詐,兩人曾多次加害舜,但舜仍以孝行感化他們。此典故成為古代“孝道”的典型例證。

  3. 引申含義
    後世也泛指愚昧奸詐之人,如唐代柳宗元在《平淮夷雅》中用“頑嚚”批判叛亂者的品性,體現道德批判色彩。

  4. 漢字結構

    • 頑:本義為頑固、愚鈍,如“頑石”;
    • 嚚:意為奸詐、口出惡言,如《左傳》中“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言或曆史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史記·五帝本紀》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放别廬不軌不物不潔癡骨旦奭達信點球決勝法端悫發動伏局敷蘛崗子貴降國際象棋黃酒緩刑魂瓶降降絞死矯騰騰桀纣躹躬空悲誇競楞家夥流征龍虎節隆寄漫說媒娉貊道柰桃偏說溥遍牽帥慊苦輕駛傷心慘目瘮懔詩碑詩冊視臨耍奸戍夫疏利湯腳髫丱提騎同壤隤納亡是叟瀢瀢五裁五光五十步笑百步線畫先花後果謝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