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九:“相國 李德裕 為太子少保,分司 東都 。嘗召一老僧問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盡,願結壇設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謂公曰:‘公災戾未已,當萬裡南行耳。’……因問:‘南行誠不免矣,然乃終不還乎?’僧曰:‘當還耳。’公訊其故。對曰:‘相國平生當食萬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當還者,未盡五百羊耳。’”後因以“萬羊”為貴族之家飲食豪奢之典。 宋 陸遊 《農家歌》:“君不見朱門玉食烹萬羊,不如農家小甑 吳 粳香。”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平章生日丁卯》詞:“向朝堂衮繡,萬羊非泰,湖山絛褐,兩鶴相隨。”
“萬羊”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貴族飲食豪奢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指貴族之家飲食奢侈,常以大量宰殺牲畜(尤其是羊)為象征。該詞源于唐代李德裕的典故,形容人一生享用物質資源的極限。
據唐代張讀《宣室志》記載,宰相李德裕曾請僧人占卜命運。僧人預言他一生将食羊萬隻,已食九千五百隻,剩餘五百隻食盡後便會離世。後李德裕被貶南方,未能返回朝廷,暗合預言結局。
該詞多用于詩詞創作,例如: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詩詞用例,可參考、2、7的搜索結果來源。
《萬羊》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萬」和「羊」兩個字組成。
「萬」的部首是「一」,它的筆畫數為三;「羊」的部首是「⺶」,它的筆畫數為六。
《萬羊》原本是《易經》中的一句話,用來形容羊群衆多,象征富饒和繁榮。
在繁體字中,「萬羊」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萬羊」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現代漢字标準化後,「萬羊」的寫法已經統一。
1. 那片草原上有萬羊成群,真是壯觀。
2. 他家的農場飼養了萬羊,年底可以獲得豐厚的經濟收益。
萬羊狀、羊群、萬羊奔騰、萬羊歸集等。
群羊、群集、聚群等。
寥寥無幾、稀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