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頑僊 ”。愚笨的神仙。指初得仙道者。 南朝 梁 陶弘景 《與梁武帝論書啟》:“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勝於頑仙。” 唐 司空圖 《商山》詩之二:“馬上搜奇已數篇,籍中猶愧是頑僊。”一本作“ 頑仙 ”。 清 錢謙益 《鏡古篇序》:“仙不通儒,龜息鳥伸,頑仙也。” 高增 《新遊仙》詩之五:“歸時便採靈芝草,其奈頑仙沉醉何?”
見“ 頑仙 ”。
“頑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án xiān,其核心含義指“愚笨的神仙”,特指初得仙道者。以下是詳細解析:
總結來看,“頑仙”一詞融合了宗教、文學雙重語境,既指代修行者的階段特性,也承載了文人自嘲或戲谑的獨特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商山》《與梁武帝論書啟》等文獻。
《頑仙》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頑皮的仙人”。這個詞常用來形容那些不拘小節、調皮搗蛋的仙人。
《頑仙》的拆分部首是“頁”和“人”,其中“頁”作為上部部首,表示與書籍或文化有關;“人”作為下部部首,表示與人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1。
《頑仙》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聊齋志異》中的一個故事。在故事中,有一個頑皮調皮的仙人,他經常拿着法器欺負人們,所以被稱為“頑仙”。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嬉笑調皮的仙人。
《頑仙》的繁體字為「頑仙」。
在古代文獻中,頑仙的寫法稍有不同。可以寫作「頑仙」,其中「頑」表示頑皮、頑劣,「仙」則表示仙人。這種古代寫法更加貼近傳統文化。
1. 她笑得像一個頑仙,在人群中顯得格外搶眼。
2. 馬上就要考試了,你還在那裡頑仙,應該認真複習了。
組詞:頑皮、仙人、調皮搗蛋。
近義詞:頑童、頑劣。
反義詞:高冷、嚴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