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仙的意思、頑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仙的解釋

亦作“ 頑僊 ”。愚笨的神仙。指初得仙道者。 南朝 梁 陶弘景 《與梁武帝論書啟》:“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勝於頑仙。” 唐 司空圖 《商山》詩之二:“馬上搜奇已數篇,籍中猶愧是頑僊。”一本作“ 頑仙 ”。 清 錢謙益 《鏡古篇序》:“仙不通儒,龜息鳥伸,頑仙也。” 高增 《新遊仙》詩之五:“歸時便採靈芝草,其奈頑仙沉醉何?”


見“ 頑仙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仙"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意象的詞彙,由"頑"與"仙"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頑"本義指未加工的玉石,引申為愚鈍、固執之意;"仙"則指超脫凡俗的神話人物。二字組合後形成新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一、字面釋義 指代具有超然物外特質卻保留世俗習性的特殊存在。如《全唐詩》中收錄的寒山詩"自羨幽居樂,長為象外人",即用"頑仙"比喻隱居山林卻未完全脫俗的修道者。

二、引申義項 在文學作品中,"頑仙"常被賦予雙重象征意義:

  1. 道家文化層面:指修煉未達圓滿境界的散仙,如《太平廣記》所載"張果老倒騎驢"典故中,将未受天庭敕封的修道者稱為頑仙;
  2. 文人自喻層面:明清文人常以此自嘲,表達既追求超脫又不甘完全棄世的精神狀态,如李漁《閑情偶寄》中"自稱頑仙,實為紅塵未了人"的表述。

三、文化意象流變 該詞在近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下降,但在宗教典籍校注本中仍有保留。中華書局版《道藏輯要》注釋指出,當代道教研究領域仍沿用"頑仙"指代未得正式仙階的修行者。

網絡擴展解釋

“頑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án xiān,其核心含義指“愚笨的神仙”,特指初得仙道者。以下是詳細解析:

1. 詞義解釋

2. 語源與用法

3. 文化内涵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頑仙”一詞融合了宗教、文學雙重語境,既指代修行者的階段特性,也承載了文人自嘲或戲谑的獨特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商山》《與梁武帝論書啟》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劉扒皮霸權主義貝齒北扉編檢茶末楚觀辭林大館電局帝載踱走封疆大臣風雷之變豐容剛條感今惟昔趕考更姓改物公姥顧複之恩詭賊豪将耗匮河内河圖洛書槐夢箭靶子簡澁轎車戢定谲說開心見誠狂簡闊情廊廟器蘭客楞沖沖鄰女窺牆謾說驽足匹馬聘約妻房齊限戎麾爇騰騰爇薪時揖摅抱輸攻墨守厮啜炱煤佻勇同心敵忾投棰尪陋象簡鹹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