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皮賊骨的意思、頑皮賊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皮賊骨的解釋

指品行不端,無賴狡詐的人。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這頑皮賊骨,不打不招。左右,與我採下去,着實打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皮賊骨是由“頑皮”與“賊骨”組合而成的漢語成語,多含貶義,用于形容人品行不端、刁滑奸詐。以下從語義、用法及來源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頑皮

    指人頑固狡猾、不服管教,常帶有無賴習氣。該詞可追溯至元代戲曲,如關漢卿《窦娥冤》中:“這頑皮賊骨,不打不招。”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賊骨

    “賊”在此指奸詐狡猾,“骨”喻指内在品性,強調根性惡劣、慣于行惡。如《金瓶梅》第九十三回:“賊骨頑皮,常挨打罵。”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整體含義

    形容人本性頑劣奸猾,難以教化,多用于斥責無賴之徒或奸惡之人。

    例證:明代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李彪是個頑皮賊骨,一任打着,隻不開口。”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劉潔修編著,開明出版社,2009年)

    指出“頑皮賊骨”源于元明戲曲小說,是市井口語的書面化表達,反映對市井無賴的批判。

  2. 《中國俗語大辭典》(溫端政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強調其雙詞并列結構,通過“皮”“骨”的具象化比喻強化對品性的貶斥。


四、應用場景


“頑皮賊骨”以具象化的身體特征(皮、骨)隱喻人性之惡,是漢語中批判刁頑品性的典型表達,其語義曆經元明清文學沉澱而固化,至今仍具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

“頑皮賊骨”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品行不端、狡詐無賴之人。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例句

3.用法與注意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權威性補充

若需更深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元代戲曲原文或現代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标率必力不剌餅師不差累黍部長瘥疠鬯罔倡園遲明鸱吻獃頭獃腦倒懸之急點紙節迪古豆蔬妨蔽風情月意分散染料附言丐奪貴愛規砭海豚洪爐燎發矯世勵俗轎行介紹寄梅近義詞久續績望苴服科威特闊積聊爾爾立節陵風龍蛇歌膿團評産破陋樸素唯物主義切言青旆遒健曲盡人情去聲三生願舍利子始黃獸脊受禅水溲餅稊田唾掌僞人屋如七星香桶兒小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