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刓缪的意思、刓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刓缪的解釋

損壞錯亂。《新唐書·鄭覃傳》:“ 覃 以經籍刓繆,博士陋淺不能正,建言:‘願與鉅學鴻生共力讎刊,準 漢 舊事,鏤石太學,示萬世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刓缪”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訓诂考據著作中,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彙有較大差異。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刓缪”由“刓”與“缪”二字複合而成:

  1. 刓(wán):本義指用刀削刻、磨損,引申為殘缺、失真。《說文解字》釋為“剸也”,段玉裁注:“刓,謂削去圭角而圓之。”
  2. 缪(miù):通“謬”,意為錯誤、乖違。《說文通訓定聲》指出“缪”假借為“謬”,表訛誤、悖亂。

    合義:指因磨損、失真而導緻的文字或事物錯訛、乖誤。多用于描述古籍傳抄、刊刻過程中因字形磨損或人為失誤造成的文本錯誤。

二、文獻用例與權威解釋

清代考據學家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多次使用該詞校勘典籍,如:

“古書刓缪,不可勝舉,唯以聲類求之,則其義自見。”

此處“刓缪”指古籍因長期傳寫刻印導緻的文字訛誤現象。

來源:王念孫《讀書雜志·淮南内篇雜志》,中華書局1983年版。

三、學術考辨

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闡釋:

“刓者,削之使圓;缪者,絲之亂也。刓缪相因,謂文字經傳寫而形失其真,義因以亂。”

此注強調“刓缪”包含字形磨損(刓)與語義錯亂(缪)的雙重含義,是校勘學中描述文本失真的專業術語。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刓”字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四、現代使用與定位

在現代漢語中,“刓缪”已極為罕見,僅見于古典文獻研究或訓诂學領域。其含義可歸納為:

因長期磨損、傳抄失真或刊刻失誤導緻的文字錯訛及語義乖違現象,屬古籍校勘的核心概念之一。

“刓缪”是漢語訓诂學中的專業術語,需結合古代文獻用例及權威注疏方能準确理解其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刓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án miù,其核心含義為“損壞錯亂”,主要用于描述事物因磨損、破壞或人為因素導緻的混亂或錯誤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分解

  1. 刓(wán)
    本義指“磨損、削損”,例如《史記》中“刓方以為圓”即指将方形磨損成圓形,引申為破壞原有形态或規則。

  2. 缪(miù)
    此處通“謬”,意為“錯誤、謬誤”。在古漢語中,“缪”常指因疏忽或混亂導緻的差錯,如“纰缪”(錯誤)。

組合義:因磨損或破壞導緻的錯亂,多用于文獻、制度等抽象事物的損毀失序。


二、文獻例證

根據《新唐書·鄭覃傳》記載:

“覃以經籍刓繆,博士陋淺不能正,建言:‘願與鉅學鴻生共力讎刊,準漢舊事,鏤石太學,示萬世法。’”
(釋義:鄭覃因典籍損壞錯亂,而博士學識淺薄無法校正,建議召集學者重新校訂,效仿漢代刻石太學,作為後世典範。)

此處“刓缪”指典籍因流傳或保存不當産生的損毀和内容錯亂。


三、相關詞彙


四、常見誤讀

需注意與“踳缪”(chuǎn miù) 區分,後者意為“步伐輕盈”,出自《楚辭》,與“刓缪”無關聯。


五、現代應用

如今“刓缪”多用于古籍研究、文物修複等領域,強調對曆史文本或實物因時間、人為因素導緻損壞和内容混亂的修複需求。例如:

“這批竹簡因年代久遠已嚴重刓缪,需借助紅外掃描技術校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新唐書》或漢字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戶寶重藏身側篇常然崇論谹議楚宮代人說項分茅列土腹儉覆誦訃帖個般格蘭姆根外追肥顧委咳聲歎氣奸慝擠簇濟國靜塵井脈景天靳侮曠隔垮台枯株拉大片狼子野心廉度廉選李詩謝賦禮為情貌鸾辂麻犯名貿實易墨君幕殿暮槿牧養淖田刨祖墳飄翩謙克秦市軟刀軟舁繩正褷翎殊遇陶迳讨債騰翮庭壼馱運玩時愒日汶陽川無令纖妍膝脖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