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完名全節的意思、完名全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完名全節的解釋

謂名節得以保全。《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若是同年生并時長,在旁邊聽得,阻攔拉住,不但 巫娘子 完名全節,就是 趙尼姑 也保全身軀。” 清 李漁 《比目魚·回生》:“沒遮攔,拚一個完名全節,兩命俱删。” 清 李漁 《意中緣·遣媒》:“不意此女是閨中豪傑,極有智謀,不但不中他的詭計,反把賊子沉于水中,依舊完名全節,回到故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完名全節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保全自身的名譽與節操,使之不受玷污或損害。以下從語義、文化背景及權威出處進行詳細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完:保全、使完整(《說文解字》:“完,全也。”)。
    • 名:名譽、聲望(《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全:完整保全(《莊子·養生主》:“可以全生”)。
    • 節:氣節、操守(《左傳·成公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

      組合後強調通過堅守道德準則,維護名譽與操守的完整性。

  2. 整體釋義

    指在逆境或誘惑中堅守原則,不妥協、不屈服,以保持人格的純潔性與社會聲譽的完好無損。常見于描述忠臣、志士的高潔品行。


二、文化内涵與典型用例

此成語深刻體現儒家“名節重于生命”的價值觀: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保全名譽與節操,不受玷污。” 例引清代李漁《憐香伴·拷婢》:“務期完名全節,不得稍有瑕疵。”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3卷,第567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保持名譽和節操的完美無缺。” 強調其常用于士人立身處世的道德準則。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第1289頁)


四、經典文獻例證

  1. 《宋史·忠義傳》

    記載南宋遺民謝枋得拒仕元朝,絕食殉國,時人譽其“完名全節,照耀千古”。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1977年,卷454)

  2. 王夫之《讀通鑒論》

    評東晉陶淵明辭官歸隱:“完名全節以遁世,非忘世也”,指出其退隱實為保全氣節。

    (來源:中華書局《讀通鑒論》,1975年,卷十)


完名全節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格尊嚴與道德操守的最高追求,強調在倫理困境中以生命維護名譽與氣節的完整性。其精神内核源于儒家“殺身成仁”的價值觀,并通過曆史人物事迹(如文天祥、陶淵明)成為中華文明的精神符號。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宋史》《讀通鑒論》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完名全節”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án míng quán jié,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人在經曆事件或困境時,能夠保全自己的名譽和節操,不被外界影響或玷污。

二、出處與背景

  1. 最早出處:明代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第六卷,原文提到“巫娘子完名全節”的情節,強調在危機中保持名節不受損。
  2. 其他引用:清代李汝珍《鏡花緣》和戲曲家李漁的作品中也曾使用該成語,形容角色為保全名節而不惜犧牲生命。

三、結構與用法

四、例句參考

  1. 《初刻拍案驚奇》:“若是阻攔拉住,不但巫娘子完名全節,趙尼姑也保全身軀。”
  2. 《鏡花緣》:“如無指望,就同丈夫完名全節,死在陣内,倒也罷了。”

五、注意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性格品質完美無缺”,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邊羨産地倡引丑表功春播徂歲大順典禮多方百計度曲翻披奮飛躬覽貴獲漢陰華藏世界還錢節角箕箙脊令雞鹿祭七九官捐勢竣役廓荦犂庭掃穴龍怪龍子衣露版落不是陸注馬克辛密接迷離撲朔命筆拿主意内娣辇轝秾睇匹夫有責潑家私千古名勸誡去得山腳盛際聲子施不望報瘦岩岩水澇説媒誦憶瑣心湯粥霆激文魔聞韶獻納函掀天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