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會議的意思、萬隆會議的詳細解釋
萬隆會議的解釋
也稱“亞非會議”。1955年4月,包括中國在内的亞洲、非洲二十九個國家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的會議。讨論有關擺脫了殖民統治的新興國家加強團結,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維護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等問題。會上提出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等和平相處十項原則。會議反映的原則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
詞語分解
- 萬的解釋 萬 (萬) à 數目,十個一千:萬戶侯(中國漢代侯爵的最高一級,享有萬戶農民的賦稅。後泛指高官)。 喻極多:萬物。萬方(.指全國和世界各地;.指姿态多種多樣)。日理萬機。氣象萬千。 極,很,絕對:萬萬
- 會議的解釋 ∶集合三人以上相與議事,并遵循一定的議程,所舉行的一種集會管理*********會議 ∶商讨并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特指*********會主教及其他領導人讨論并解決教義、教會管理、教規和其他
網絡擴展解釋
萬隆會議(又稱亞非會議)是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一次曆史性國際會議,共有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參與。以下是關于該會議的詳細解釋:
一、背景與意義
- 曆史背景
會議召開于冷戰初期,亞非國家普遍面臨殖民主義遺留問題和新獨立國家維護主權的挑戰。許多國家希望擺脫美蘇兩大陣營的對立,尋求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 開創性意義
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首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與的情況下讨論共同關切問題,标志着新興民族獨立國家作為國際政治新生力量的崛起。
二、核心内容與成果
- 會議主題
圍繞反帝反殖、維護民族獨立、促進經濟合作與世界和平展開讨論。
- 重要原則
-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擴展版——十項原則,包括尊重主權、互不幹涉内政、和平解決争端等。
- 周恩來總理倡導的“求同存異”方針化解了分歧,促成共識。
- 文件成果
通過《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明确反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倡導經濟文化合作。
三、萬隆精神與影響
- 萬隆精神
以反帝反殖、團結合作、獨立自主為核心,成為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的象征。
- 後續影響
- 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加速殖民體系瓦解。
- 為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形成奠定基礎。
- 中國通過參會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展現了和平外交形象。
四、補充說明
會議發起國包括印度、印尼、緬甸、斯裡蘭卡和巴基斯坦。2025年将迎來萬隆會議70周年,其倡導的多邊主義精神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新華網等權威來源(如、11)。
網絡擴展解釋二
《萬隆會議》的意思
《萬隆會議》指的是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的非同尋常的國際會議。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推動亞洲和非洲國家的獨立、反對殖民主義以及促進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和合作。
《萬隆會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萬隆會議》這個詞可拆分為以下部首:一(丨)、口、一(丨)、人(亻)和一(丨)。它的總筆畫數為17。
《萬隆會議》的來源
《萬隆會議》一詞來源于會議召開地點的名稱,即印度尼西亞的萬隆。會議的正式名稱是“萬隆亞非會議”,意即“亞洲-非洲會議”。這個名稱與會議的目标和範圍密切相關。
《萬隆會議》的繁體
《萬隆會議》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規則,「萬隆會議」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寫成。例如,在古代漢字中,會議常常用「會」代替「會」,而「萬隆」可能使用「萬隆」的形式。
《萬隆會議》的例句
1. 1955年的萬隆會議标志着亞洲和非洲國家加強合作與團結的重要一步。
2. 萬隆會議為全球南方國家争取獨立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萬隆會議》的組詞
萬隆、萬隆亞非會議、亞非會議
《萬隆會議》的近義詞
亞洲-非洲會議、萬隆亞非會議
《萬隆會議》的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将其與支持殖民主義、分裂的會議相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