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廉懦立的意思、頑廉懦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廉懦立的解釋

[the corrupt became honest and the drifters filled with ambition] 《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後來用“頑廉懦立”形容感化的力量很大

詳細解釋

使貪婪者變得廉潔,使懦弱者能夠自立。形容志節之士對社會的感化力量之大。頑,通“ 忨 ”。語本《孟子·萬章下》:“故聞 伯夷 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趙岐 注:“頑貪之夫,更思廉絜;懦弱之人,更思有立義之志也。” 宋 朱熹 《與王龜齡書》:“誠不自意,充頑廉懦立之效,乃於吾身見之。”《明史·錢一本傳》:“大臣既無難進易退之節,天下安有頑廉懦立之風。” 清 魏源 《朱陸異同贊》:“ 青田 無 陸子靜 , 建安 無 朱元晦 ,南渡以來,足踏實地,惟二公皆嚴關乎義利,宜其興起百世,頑廉懦立。” 郭沫若 《羽書集·抗戰與覺悟》:“這些烈士的壯烈行為同時也使我們頑廉懦立,把我們的士氣和民氣,愈見鼓舞,興奮,而增高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廉懦立”是一個源自古代經典的成語,形容道德感化的力量極其強大,能夠使貪婪的人變得廉潔,使懦弱的人變得自立。其詳細解釋如下:

  1. 出處與本源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孟子·萬章下》。孟子在評價伯夷、伊尹、柳下惠等聖人時,提到柳下惠的風範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後世學者在注解《孟子》時,進一步提煉升華了這種感化力的描述。南宋理學家朱熹在其權威著作《四書章句集注》中注解此句時,明确使用了“頑夫廉,懦夫有立志”的說法(據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萬章章句下》)。這成為“頑廉懦立”這一成語的直接雛形和經典依據。

  2. 字義解析

    • 頑 (wán): 本義指愚妄、貪婪、頑固不化之人。在這裡特指貪得無厭、不知廉潔的人。
    • 廉 (lián): 指廉潔、不貪取。
    • 懦 (nuò): 指軟弱、怯懦、缺乏勇氣和主見的人。
    • 立 (lì): 指自立、樹立志向、堅強起來。

      因此,“頑廉”意為使貪婪者變得廉潔;“懦立”意為使懦弱者能夠自立自強。

  3. 整體含義

    “頑廉懦立”高度概括了一種強大的道德感召力和人格影響力。它形容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人(或其精神風範),其力量足以感化、激勵周圍的人發生根本性的積極轉變:

    • 讓原本貪得無厭、品行不端的人(頑夫)受到觸動,從而變得清廉自守(廉)。
    • 讓原本軟弱無能、缺乏志氣的人(懦夫)受到鼓舞,從而振奮精神,樹立起堅強的意志和獨立的人格(立)。

      這個成語強調了高尚品德和卓越人格對社會風氣的引領和改造作用,其效果是深刻而顯著的。

  4. 用法與引申

    在現代漢語中,“頑廉懦立”常用于:

    • 贊頌那些具有崇高道德情操和強大精神感召力的曆史人物或當代楷模。
    • 形容某種精神、風氣或藝術作品所具有的深刻教育意義和淨化、激勵人心的力量。
    • 強調榜樣力量的巨大和道德教化的深遠影響。

      例如:“這位先賢的事迹流傳千古,足以讓後人頑廉懦立。”

總結

“頑廉懦立”是一個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成語,它精準地描述了高尚人格或精神所産生的強大感化效應——能夠滌蕩貪婪者的心靈使其廉潔,能夠激發懦弱者的勇氣使其自立。其核心思想源于儒家經典,并在曆代注疏(尤其是朱熹的注解)中得以凝練和傳承,成為漢語中表達道德感化力量的典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頑廉懦立”是一個源自《孟子》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特點

四、近義詞與擴展

五、示例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谧匾壺蔽柨别墅比蹤步綱抽薪止沸垂阿翠花村纣道袍點差雕鈲阏伯勾配咍籲回爐降貴纡尊進辭警捷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吉士繼往開來決履俊客居心叵測開劫口語餽饷略則柳影梅花拳面首命終沐濯盤舞鞶纓骈脇莩末潛熱窮斂裘褐羣生鋭眦山甸生剌剌深谷為陵深情故劍世叔霜簡探幽桃腮杏臉田獵王梁物隱像贊閑雅斜視眼系鈴解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