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袴膏粱的意思、纨袴膏粱的詳細解釋
纨袴膏粱的解釋
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你是個紈袴膏粱,這也無怪你不知。”
詞語分解
- 纨袴的解釋 亦作“ 紈絝 ”。亦作“ 紈褲 ”。細絹制的褲。古代貴族子弟所服。《漢書·叙傳上》:“數年, 金華 之業絶,出與 王 許 子弟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間,非其好也。” 顔師古 注:“紈,素也。綺,今細綾
- 膏粱的解釋 ∶肥肉和細糧。泛指肥美的食物膏粱之味。;;《孟子;告子》膏粱厚味 ∶借指富貴人家子弟伯子常自矜蔭籍之美,謂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與下官耳。;;《宋書;荀伯子傳》寄言纨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專業解析
"纨袴膏粱"是漢語中具有典型文化意象的成語,由"纨袴"和"膏粱"兩個名詞性語素構成。該成語最早見于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你是個纨袴膏粱,這也無怪你不知",其核心語義指向古代富貴階層的生活狀态與道德評判。
從構詞法分析:
-
纨袴(wánkù):"纨"指細絹,"袴"通"褲",合指用精細絲織品制成的衣褲。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富貴人家子弟的華美衣着",後引申為代指不事生産的富家子弟,如《宋史·魯宗道傳》所載"館閣育天下英才,豈纨袴子弟得以恩澤處耶"。
-
膏粱(gāoliáng):"膏"指動物脂肪,"粱"為優質粟米,《說文解字》注"膏謂脂凝者,粱即粟之精者"。在《孟子·告子上》中已有"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的記載,後轉喻精美的飲食與奢靡生活。
二者組合後形成并列式複合詞,完整釋義應為:穿着華貴絲綢衣褲、食用精美膳食的貴族階層,特指沉溺物質享受、缺乏進取精神的富貴子弟。該成語在《現代漢語成語詞典》中被标注為"含貶義色彩,多用于批判驕奢淫逸的寄生階層"。
其語義演變軌迹清晰:
- 唐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纨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已顯現社會批判意識
-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寄言纨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完成語義定型
-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警示奢靡之風,如錢鐘書《圍城》"這些纨袴膏粱,把留學當鍍金旅遊"
近義表述包括"錦衣玉食""鐘鳴鼎食",反義則有"布衣蔬食""箪食瓢飲"。該成語的語義場映射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奢儉對立"的價值判斷,具有深刻的社會倫理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纨袴膏粱”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構成:
“纨袴”指細絹制成的華美褲子(象征富貴衣着);“膏粱”指肥肉和精米(象征珍馐美食)。
- 引申義:
代指生活奢侈的富貴人家子弟,強調其因優越家境而缺乏曆練或能力不足的特征。
二、出處與文學引用
- 最早出處: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寄言纨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第五十六回薛寶钗的“膏粱纨袴之談”進一步強化了該詞對貴族子弟脫離實際生活的諷刺意味。
三、用法與語境
- 應用場景:
- 形容富家子弟養尊處優、不谙世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形象);
- 批評脫離實際、隻知享樂的群體(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評論)。
- 感情色彩:
多含貶義,暗含對纨绔子弟無能或奢靡的批判。
四、發音與變體
- 标準讀音:wán kù gāo liáng
- 常見變體:
“膏粱纨袴”(gāo liáng wán kù),兩者含義相同,屬語序調換。
五、相關擴展
- 近義成語:
錦衣玉食、公子王孫(側重物質享受);
纨绔子弟、膏粱子弟(側重人物身份)。
- 文化關聯:
古代常以服飾、飲食象征階級差異,此類成語反映了傳統社會對階層分化的觀察。
示例:
“他雖出身纨袴膏粱,卻立志投身科研,打破了人們對富家子的刻闆印象。”
别人正在浏覽...
騃憨懊恨寶相花才畯慘腹鸧鷄楚江王除月悰靈粗茶淡飯點鐘發晶反虞饙飯枸杞茶瓜戍顧盼自雄寒鄙花縣駕肩接迹簡勁加役流及第花劫剽結屋浄業錦片前程譏嫌蹶蛩離格兒裡挑外撅賣畚缦立沒探猛增門眉民疇冥供謀變佞口砰铿品性铍鍼千金石齊次秦鬟妝鏡上黃時謀私褚桃花飯田洫鐵礦題覆倜倜骰錢頑磁賢正校室息機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