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苟安歲月。語本《左傳·昭公元年》:“主民,翫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宋 葉適 《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墓志銘》:“凡八年,徙屋 苕霅 ,翫愒水石,誦讀悠然。” 清 馮桂芬 《孝婦單孺人傳》:“先 謝恭人 孝慈溫良,食貧畢世,今棄養且廿年,迴憶半生愛日,蹉跎翫愒,曾未伸一朝之養,此恨曷極。” 願雲 《四客政論》:“嗚呼!彼之抱熱誠者可憫也,饕昏虐者可恨也,沉翫愒者可悲也,作奸細者可殊也。”
“翫愒”一詞較為生僻,可能是“玩愒”的異寫形式,屬于古漢語用法,現多作“玩歲愒日”。其含義如下:
1. 核心含義 指虛度光陰、貪圖安逸,缺乏進取心。常用來批評消極懈怠的生活态度。
2. 詞源解析
3. 成語關聯 完整形式為"玩歲愒日",典出《左傳·昭公元年》:"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原指統治者安于現狀将招禍患,後泛指虛度年華。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
注意: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蹉跎歲月""虛度光陰"等表達,若使用"翫愒"需注意語境,避免因生僻造成理解障礙。建議優先使用規範寫法"玩歲愒日"。
《翫愒》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歡喜、快樂、高興。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因為某種原因而感到開心愉悅的心情。
《翫愒》的拆分部首是“羽”和“心”,其中“羽”是左邊的部首,表示鳥類;“心”是右邊的部首,表示心髒。《翫愒》一詞的總共有14個筆畫。
《翫愒》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中,是作者莊周用來描述人們快樂心情的詞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翫」和「愒」。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一些不同。以《翫愒》為例,古漢字的寫法為「翫」和「忾」。現代漢字的簡化過程中,「翫」簡化為了「翫」,而「忾」則變成了「愒」。
1. 他的笑容洋溢着翫愒,讓人不由自主地被感染。
2. 看到孩子們安靜地玩耍,家長們都感到翫愒無比。
翫時、愒心、翫樂、愒意、翫觀
歡欣、喜悅、快樂、陶醉
沮喪、郁悶、不悅、煩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