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翫愒的意思、翫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翫愒的解釋

苟安歲月。語本《左傳·昭公元年》:“主民,翫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宋 葉適 《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墓志銘》:“凡八年,徙屋 苕霅 ,翫愒水石,誦讀悠然。” 清 馮桂芬 《孝婦單孺人傳》:“先 謝恭人 孝慈溫良,食貧畢世,今棄養且廿年,迴憶半生愛日,蹉跎翫愒,曾未伸一朝之養,此恨曷極。” 願雲 《四客政論》:“嗚呼!彼之抱熱誠者可憫也,饕昏虐者可恨也,沉翫愒者可悲也,作奸細者可殊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翫愒”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翫”和“愒”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貪圖安逸、荒廢時日、玩忽職守。它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批評虛度光陰或懈怠渎職的行為。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字義拆解與組合義:

    • 翫 (wán): 本義為“習厭”,即因熟悉而輕視、懈怠。引申為“玩耍”、“戲弄”,進而有“因沉迷享樂而荒廢正事”的意思。在“翫愒”中,取其玩忽、輕慢、懈怠之意。
    • 愒 (kài / qì): 本義為“貪”。在“翫愒”中,讀作kài,意為荒廢、貪圖(安逸)。它強調的是對時間的浪費和對職責的荒疏。
    • 組合義: 兩個字組合起來,“翫愒”生動地描繪了這樣一種狀态:沉溺于眼前的安逸享樂,貪圖苟且偷安,從而荒廢了應盡的職責或寶貴的光陰。它強調的是一種消極、懈怠、不負責任的生活或工作态度。
  2. 核心含義與用法:

    • 貪圖安逸,荒廢時日: 這是最常用的意思,指虛度光陰,不思進取。例如:“不可翫愒歲月”。
    • 玩忽職守,懈怠渎職: 用于描述官員或工作人員不負責任,敷衍了事,荒廢公務。例如:“為官者當勤勉,不可翫愒職守”。
    • 苟且偷安: 指隻顧眼前安逸,得過且過,缺乏遠慮和進取心。
  3. 經典出處與例證: “翫愒”一詞源遠流長,最著名的出處是《左傳·昭公元年》:

    “翫歲而愒日”。 這句話的意思是“貪圖安逸,荒廢歲月和時日”。它極其凝練地概括了“翫愒”的精髓,成為後世批評懈怠行為的經典用語。後世文獻如《宋史》等史書及文人作品中亦常使用該詞批評官員的渎職或士人的不進取。

  4. 現代理解與近義詞: 在現代漢語中,“翫愒”的使用頻率較低,屬于書面語或文言色彩較濃的詞彙。理解它時,可以聯繫以下更常用的詞語:

    • 玩忽職守: 特指對職責的懈怠。
    • 荒廢 / 虛度(光陰): 指浪費時間。
    • 苟且偷安: 指隻顧眼前安逸。
    • 懈怠 / 怠惰: 指懶惰,不努力。
    • 因循苟且: 指不思變革,敷衍了事。

“翫愒”是一個具有深刻警示意義的古語詞,意指因貪圖享樂安逸而荒廢時間、懈怠職責。其核心在于批評一種消極、懶惰、不負責任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它源自《左傳》的“翫歲而愒日”,是中華文化中強調勤勉、惜時、盡責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翫愒”一詞較為生僻,可能是“玩愒”的異寫形式,屬于古漢語用法,現多作“玩歲愒日”。其含義如下:

1. 核心含義 指虛度光陰、貪圖安逸,缺乏進取心。常用來批評消極懈怠的生活态度。

2. 詞源解析

3. 成語關聯 完整形式為"玩歲愒日",典出《左傳·昭公元年》:"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原指統治者安于現狀将招禍患,後泛指虛度年華。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

注意: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蹉跎歲月""虛度光陰"等表達,若使用"翫愒"需注意語境,避免因生僻造成理解障礙。建議優先使用規範寫法"玩歲愒日"。

别人正在浏覽...

騃女癡兒半飽變徵之聲朝望蚩妍酬生日丑行吹噓祠屋詞序怠斁彈參撢甩子瞪瞪斷奏渎告頓息舵位發怵風指高水平公侯幹城拱柙瓜瓠旱虐蒿露霍亂徼取校樣岌峇亟疾苛察疾雷将驚怖金無足赤抗腳坑焚領略李商隱落井下石眉山縻绠泥駁歐母鵬鹗皮艦千歲實奇峭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沙鏡山浦舒服四呼貪憸屠肆萬有偉秀詳密銜戢小兵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