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晩秋的意思、晩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晩秋的解釋

秋季的末期。指農曆九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晩秋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詳解

一、核心釋義

“晩秋”是“晚秋”的異體字寫法,現代漢語規範寫作“晚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的權威解釋,“晚秋”包含兩層含義:

  1. 時令概念:指秋季的末期,即農曆九月。此時氣溫顯著下降,草木凋零,自然界進入由秋向冬過渡的階段。
  2. 農作物狀态:特指某些晚熟作物在深秋時節收獲的時期,如晚秋作物(例如晚稻、晚玉米等)。

二、氣象與物候特征

晚秋的典型特征是晝夜溫差增大,冷空氣活動頻繁。中國氣象局官網指出,晚秋時節(約公曆10月下旬至11月)常出現“霜降”“寒露”等節氣,北方地區可能出現初霜,南方則多陰雨連綿(來源:中國氣象局-二十四節氣科學解讀)。

三、文化意象與文學象征

在古典文學中,晚秋常承載蕭瑟、寂寥的意境。例如:

四、節氣關聯與民俗

晚秋包含兩個重要節氣:

  1. 寒露(公曆10月7-9日):露水凝結,寒氣漸生,民間有“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
  2. 霜降(公曆10月23-24日):初霜出現,農事上需搶收晚熟作物,防霜凍災害(來源:民俗學者宋兆麟《二十四節氣志》,ISBN 978-7-5086-8670-5)。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

(注:因《現代漢語詞典》無公開電子版鍊接,故僅标注實體書信息;其他來源均提供可訪問的官方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晩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秋季的末期,此時天氣逐漸轉冷,自然景象呈現凋零蕭瑟之态。例如草木枯黃、落葉紛飛,常被用于描繪季節更替的尾聲。

二、時間範圍

  1. 農曆九月:傳統曆法中,晩秋對應農曆九月,接近冬季。
  2. 公曆時段:北半球約為10月下旬至11月,南半球則為4月至5月。

三、引申含義
除自然季節外,還可比喻事物由盛轉衰的狀态,如人生暮年、事業衰退或繁華落幕的場景。

四、其他用法
在農業中,“晚秋”也指晚秋作物,即秋季末期播種或成熟的農作物。

示例詩句: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闇忽白汁棒喝寶肆标竿筆調不起勁采緻車梁祠寺戴筐雕蚶镂蛤逗哈哈碓機遁樂逢俉刮臉光複國司空鶴虱轘脔會稡椒榝謹言慎行酒道卷绶鞠茂草舉世皆知苛娆怐愗窺避坤輿琅嬛龍斷之登嫚臧弭息靡細睥竊青竹飙虬箭任負山源失單十惡失眠使團殊觀抒情碎芳逃爵填橋投環惟日為歲文宴無羣五藴香末詳校小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