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羊的意思、常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羊的解釋

(1).相羊,徜徉;逍遙。《淮南子·天文訓》:“東南為常羊之維。” 莊逵吉 注:“常羊即相羊,亦即徜徉。”《漢書·禮樂志》:“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 顔師古 注:“常羊,猶逍遙也。”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内經》:“師出無時,未知所當,應變而動,隨物常羊。”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海外西經》:“ 形天 與帝至此争神,帝斷其首,葬之 常羊 之山。”《宋書·符瑞志上》:“ 炎帝 神農氏 ,母曰 女登 ,遊於 華陽 ,有神龍首感 女登 於 常羊山 ,生 炎帝 。”

(3).蟲名。《詩·召南·草蟲》“喓喓草蟲” 毛 傳:“草蟲,常羊也。” 三國 吳 陸玑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草蟲,常羊也。大小長短如蝗,奇音清色,好在茅草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羊”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古語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逍遙徘徊之義

“常羊”最早見于《楚辭·九懷·思忠》篇,王逸注:“常羊,逍遙也。”此處指自由遊蕩、從容徘徊的狀态,如“駕八龍兮連蜷,建虹旌兮威夷”等句,描繪了神靈遨遊天際的意象。該義項在漢代文獻中亦有延續,如《後漢書》注引張衡《思玄賦》“聊逍遙兮常羊”,均體現空間或精神層面的自在遨遊(來源:中華書局《楚辭補注》)。

二、地理專名指向

據《帝王世紀》載:“神農氏母曰任姒……遊華陽,有神龍首感之,生炎帝于常羊山。”此處“常羊”特指傳說中炎帝誕生地常羊山,其地理位置多被學者考證為秦嶺山脈南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境内)。該地名承載着華夏文明起源的集體記憶(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山海經校注》)。

三、通假用法延伸

在《漢書·禮樂志》中,“常羊”通“徜徉”,表悠閑漫步之态,如《郊祀歌》雲:“泛泛滇滇從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佻正嘉吉弘以昌,休嘉砰隱溢四方。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顔師古注稱此語境中“常羊”即“徜徉”異寫,強調從容自得的動作特征(來源:國家圖書館藏《漢書》明刻本)。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被列為多義項複合詞,其釋義體系完整呈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地理名詞到抽象行為描述的語義演變過程,具有語言學與文獻學的雙重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常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作為動詞:逍遙、徘徊(通“徜徉”)

在古漢語中,“常羊”通“徜徉”,表示悠閑自得或徘徊不定的狀态。例如:


二、作為專有名詞:神話中的山名

《山海經》及後世文獻記載,“常羊之山”是古代神話中的地名:


三、作為蟲名

《詩經·召南》毛傳及陸玑疏提到“草蟲,常羊也”,指一種形似蝗蟲、生活在茅草中的昆蟲。


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常羊”作為成語使用較少,其“平庸”的釋義主要見于部分現代詞典(如),但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與方言或現代引申義有關。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參考前三類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倍賞鞭墓播亡部覆慘覈刺譏道曲盜訟大伾頓口拙腮恩接房勞風動工具俯視附舟革當輁軸刮宮桂娥孤寄滾珠軸承锢滞衡立洪私晦養輯安煎罵賈女私窺積射士喀喀窟壘廊腰缦回淩亂靈聖六書路易十六髦馬明論鬧亂撚撚膩膩潛識輕悍視下如傷衰衽司辰私窠四衢尿脬邃原俗子廷逆瓦缸王氈嗢嗢微步圍困五十三參蝦兵縣家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