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羊的意思、常羊的詳細解釋
常羊的解釋
(1).相羊,徜徉;逍遙。《淮南子·天文訓》:“東南為常羊之維。” 莊逵吉 注:“常羊即相羊,亦即徜徉。”《漢書·禮樂志》:“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 顔師古 注:“常羊,猶逍遙也。”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内經》:“師出無時,未知所當,應變而動,隨物常羊。”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海外西經》:“ 形天 與帝至此争神,帝斷其首,葬之 常羊 之山。”《宋書·符瑞志上》:“ 炎帝 神農氏 ,母曰 女登 ,遊於 華陽 ,有神龍首感 女登 於 常羊山 ,生 炎帝 。”
(3).蟲名。《詩·召南·草蟲》“喓喓草蟲” 毛 傳:“草蟲,常羊也。” 三國 吳 陸玑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草蟲,常羊也。大小長短如蝗,奇音清色,好在茅草中。”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羊的解釋 羊 á 哺乳動物,反刍類,一般頭上有一對角,品種很多:綿羊。黃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腸線。羊腸小道。 姓。 羊 á 古同“祥”,吉祥。 筆畫數:; 部首:羊;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常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作為動詞:逍遙、徘徊(通“徜徉”)
在古漢語中,“常羊”通“徜徉”,表示悠閑自得或徘徊不定的狀态。例如:
- 《淮南子·天文訓》提到“東南為常羊之維”,莊逵吉注解“常羊即相羊,亦即禦徉”。
- 漢代袁康《越絕書》中“隨物常羊”也指順應變化而自由行動的狀态。
二、作為專有名詞:神話中的山名
《山海經》及後世文獻記載,“常羊之山”是古代神話中的地名:
- 刑天與黃帝争神失敗後,頭顱被葬于此山(《山海經·海外西經》)。
- 炎帝神農氏的母親女登在此感應神龍而生炎帝(《宋書·符瑞志》)。
三、作為蟲名
《詩經·召南》毛傳及陸玑疏提到“草蟲,常羊也”,指一種形似蝗蟲、生活在茅草中的昆蟲。
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常羊”作為成語使用較少,其“平庸”的釋義主要見于部分現代詞典(如),但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與方言或現代引申義有關。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參考前三類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羊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常見的羊”。根據常羊的構造,可以将它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川”和“⺶”。其中,“川”表示山川河流的意思,“⺶”則表示“⺶”字形,可以理解為一個羊的形狀。
常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常見的羊組成。羊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中重要的養殖動物之一,因此常羊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常常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羊。
在繁體字中,常羊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常羊」兩個字。
古時候,常羊的漢字寫法和現在基本保持一緻,所以在古代的書籍中,常羊的寫法也是「常羊」。
以下是常羊的例句:
1. 這裡的牧民常羊成群,過着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2. 農村的市場上,經常有人出售新鮮的常羊肉。
常羊的組詞中,可以使用常羊來組成一些新的詞語。例如:
1. 常羊皮:指羊的皮,用于制作皮革制品。
2. 常羊肉:指羊的肉,常用于烹饪美食。
常羊的近義詞是常見的羊,反義詞則可以是罕見的羊或者非常羊。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