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妄言,胡說。《後漢書·窦融傳》:“多能採取虛僞,誇誕妄談,令忠孝失望,傳言乖實。” 唐 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如或妄談,昊天是殛。” 明 李贽 《複鄧鼎石書》:“若曰:‘救荒無奇策’,此則俗儒之妄談,何可聽哉!” 沉鈞儒 《<申屠氏>序言》:“電影藝術,餘絶無研究,不敢妄談。”
“妄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妄談(拼音:wàng tán,注音:ㄨㄤˋ ㄊㄢˊ)指不切實際或不負責任地胡說、發表荒謬言論。例如:
曆史文獻
《後漢書·窦融傳》提到“誇誕妄談”,指虛僞誇張的言論。
明代李贽在《複鄧鼎石書》中反駁“救荒無奇策”為“俗儒之妄談”,體現對空談的否定。
現代語境
多用于批評缺乏依據的言論,如“産業結構調整若閉門造車,更妄談建設新農村”。
也可用于自謙,如沈鈞儒稱自己對電影藝術“不敢妄談”。
該詞多含貶義,需注意語境。在正式場合或學術讨論中,應避免妄談,強調依據與邏輯。若需了解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的造句示例。
“妄談”這個詞是指言談荒誕無稽的言論或觀點,缺乏根據或證據支持,常常是無知、幼稚或虛構的。
“妄談”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女字旁(女),表示與女性有關的含義;右邊的部首是言字旁(言),表示與言語有關的含義。根據筆畫計算,妄談共有10畫。
“妄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這本古代哲學著作中,意為說謊或胡說八道。經過歲月的演變和使用,逐漸擴展為形容無稽之談。
繁體字中,“妄”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談”字則以「談」為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妄”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變體為「亡」+「女」的形式;“談”字則以「談」或「譚」的形式出現。
1. 他的觀點完全是妄談,沒有任何實際依據。
2. 不要被他的妄談所迷惑,要保持思考的清晰。
3. 面對他對曆史的妄談,其他學者不得不站出來澄清事實。
妄想、妄圖、妄自尊大、妄自菲薄、妄自矜持。
胡說、無稽之談、空穴來風、荒謬。
真話、實話、真實、可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