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已故祖父的敬稱。《禮記·祭法》:“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 孔穎達 疏:“曰王考廟者,祖廟也。王,君也。君考者,言祖有君成之德也。祖尊於父,故加君名也。”《孔子家語·廟制》:“士立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合而享嘗乃止。” 王肅 注:“祖合於父廟中。” 清 黃宗羲 《金石要例·書祖父例》:“ 範育 《呂叔和墓表》,稱曾祖為皇考,祖為王考。”
(2).對已故父親的敬稱。 唐 韓愈 《監察禦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志銘》:“王考 夏卿 以太子少保,卒贈左僕射。” 清 梁章鉅 《稱謂錄·亡父》:“ 韓愈 《監察禦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志銘》‘王考 夏卿 ’,稱其父曰王考。案,《禮·祭法》祖稱王考廟,而此以稱父,亦變例也。”
“王考”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對已故祖父的敬稱
這一用法源自《禮記·祭法》,其中提到“王考廟”指祖廟,孔穎達注疏解釋“王考”為“祖廟”,強調祖父的尊貴地位。例如《孔子家語·廟制》中記載:“王考無廟,合而享嘗乃止”,說明祭祀時祖父與父廟合并的禮制。
對已故父親的敬稱
唐代以後出現變例,如韓愈在《監察禦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志銘》中稱元稹之父為“王考夏卿”。清代梁章钜《稱謂錄》也提到此用法,并指出其與《禮記》原義的差異,屬于特殊語境下的引申。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及唐代墓志銘等文獻。
《王考》是一個漢字詞彙,含義是指作為一種考試形式的“公************”。拆分部首為“王”和“考”,其中“王”是指王冠古代皇室的徽章,表示權威;“考”是指考試,表示對個人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檢驗。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王考》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皇家治理制度,皇上選拔官員時采用一種特殊的考試形式。由于“王”象征着皇權,所以稱為“王考”。
在繁體字中,“王考”分别寫作“王”(王)和“考”(考),未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由于字體演變,有不同的書寫形式。例如,在篆書中,寫作“王”不同于現代字形,而且寫作“考”也具有一定的差異。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王考”一詞,例如:
與“王考”相關的組詞有:報考、王者、考試等。
與“王考”近義詞有:國考、公考、行測等。
與“王考”反義詞有:自由選拔、内部選拔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