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攘的意思、枉攘的詳細解釋
枉攘的解釋
紛亂貌。枉,通“ 狂 ”。《楚辭·嚴忌<哀時命>》:“摡塵垢之枉攘兮,除穢累而反真。” 王逸 注:“枉攘,亂貌。”
詞語分解
- 枉的解釋 枉 ǎ 彎曲,彎屈,引申為行為不合正道或違法曲斷:枉道。矯枉過正。貪髒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矯正别人)。 冤屈:枉死。冤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駕(a.稱對方來訪自己;b.請對方往
- 攘的解釋 攘 ǎ 侵奪,偷竊:攘羊(指暴露親人的過失,語出《論語??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證之”)。攘奪。攘竊。攘善(掠人之美)。 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禦外國侵略)。 煩亂:攘攘(紛亂)。擾攘。
網絡擴展解釋
“枉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作為生僻詞使用,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讀音:wǎng rǎng(注音:ㄨㄤˇ ㄖㄤˇ)
含義:形容紛亂、雜亂的樣子。其中“枉”通“狂”,表示混亂、狂亂;“攘”本義為擾亂、争奪,此處強化紛亂之意。
二、出處與例證
- 《楚辭·嚴忌〈哀時命〉》:
“摡塵垢之枉攘兮,除穢累而反真。”
——此句意為“掃除塵垢的紛亂,去除污穢回歸本真”。王逸注:“枉攘,亂貌。”
三、綜合解析
- 詞性:形容詞,描述無序狀态。
- 結構:
- “枉”為左右結構,本義為彎曲,引申為歪曲、混亂;
- “攘”同為左右結構,原指排除、争奪,與“枉”組合後強化紛亂意象。
- 近義:紛亂、狂亂。
- 現代使用: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日常口語中罕見。
四、擴展說明
該詞體現了古漢語中通過通假字(如“枉”通“狂”)表達抽象概念的特色,常見于辭賦類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楚辭》相關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枉攘》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枉攘》是一個成語,意為埋怨或抱怨徒勞無功、無謂的努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枉攘》的部首為木和攵,共計15個筆畫。
來源
《枉攘》最早出現在《莊子·養生主》篇中:“田子方以莊子之道淫而不顧,以彼為枉攘也。”
繁體
《枉攘》的繁體寫法為「枉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枉攘》的寫法沒有變化。
例句
他一再枉攘,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組詞
枉然、徒勞、徒然。
近義詞
徒勞無功、白費力氣。
反義詞
有功、有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