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惘然的意思、惘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惘然的解釋

[frustrated;feel disappointed] 失意的樣子;心情迷茫的樣子

詳細解釋

(1).失意貌;憂思貌。 南朝 梁 江淹 《無錫縣曆山集》詩:“酒至情蕭瑟,憑樽還惘然。”《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中外聞其失勢,舉相賀。 輔國 始惘然憂,不知所出,表乞解官。” 明 徐霖 《繡襦記·共宿郵亭》:“回首鄉關,望斷孤雲惘然。” 茅盾 《鍛煉》一:“ 蘇子培 惘然望着,心頭沉甸甸地越來越難過。”

(2).疑惑不解貌。《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皇太子、 鄂王 、 光王 被譖,帝欲廢之, 張九齡 切諫,帝不悅。 林甫 惘然,私語中人曰:‘天子家事,外人何與邪?’”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 歐陽公 《早朝》詩雲:‘玉勒争門隨仗入,牙牌當殿報班齊。’……問熟於朝儀者,亦惘然,以為無有。然 歐陽公 必不誤。”

(3).謂不知所措貌。 清 袁枚 《新齊諧·湯翰林》:“有披髮女子,赤身噴血而進。 湯 揮以棍,女惘然曰:‘貴人在此,妾誤矣。’” 冰心 《往事(二)》二:“母親隻低着頭做針線, 涵 和 傑 惘然的站了起來,卻沒有話說,隻扶着椅背,對着閃閃的燭光呆望。”

(4).迷糊不清貌。 唐 李商隱 《錦瑟》詩:“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宋 蘇轼 《與謝民師推官書》:“自還 海北 ,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

(5).謂空無所有貌。 明 王世貞 《贈李伯承之新喻令》詩:“ 宓子 風流竟惘然,遙傳清響下 吳 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惘然”是一個形容心理狀态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指心中若有所失的樣子,常形容因失去或困惑而感到怅然、迷茫的狀态。例如《漢典》将其定義為“失意的樣子”,而《查字典》補充了“憂思”“疑惑不解”“不知所措”等多重内涵。
  2. 語境延伸:
    • 失意:如對人或事物的離去感到空虛無措(例:惘然若失);
    • 疑惑:對事件或現象難以理解(例:林甫惘然);
    • 茫然:與“惘然”在部分語境中可互通,均表示精神上的模糊或無所適從。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示例

四、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需根據具體情境判斷其側重的情感(如失落、困惑或迷茫)。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漢典》《新唐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惘然》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惘然》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的心情、狀态或行為時的痛苦、迷茫和失望。它通常表示失落、無助、心靈空虛的負面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惘然》是由「心」和「亡」兩個部首組成。拆分部首後,「心」表示與情感、内心活動相關,「亡」表示失落、缺失。

《惘然》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惘然》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牧的詩詞中,如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愧君病側不掃,惘然見南北山。

繁體

《惘然》的繁體字為「惘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惘然」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與現代漢字書寫方式一緻。

例句

1. 他經曆了一場失敗,心中充滿了惘然之情。

2. 失去了目标,他整個人都陷入了惘然的狀态。

3. 面對困境,她感到一片惘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組詞

1. 惘然無助

2. 惘然失落

3. 惘然茫然

4. 無助惘然

5. 迷茫惘然

近義詞

1. 失落

2. 迷茫

3. 痛苦

4. 茫然

5. 絕望

反義詞

1. 懂得

2. 明确

3. 快樂

4. 有方向

5. 信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