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嘯台的意思、長嘯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嘯台的解釋

指 晉 高士 孫登 長嘯處。故址在今 河南省 輝縣 西北。 唐 王維 《偶然作》詩:“ 孫登 長嘯臺 ,松竹有遺處。” 趙殿成 箋注引《晉書·阮籍傳》:“ 籍 嘗於 蘓門山 遇 孫登 ,與商略終古及栖神導氣之術, 登 皆不應。 籍 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山谷,乃 登 之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嘯台是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中一個具有特定意象的典故性場所,并非指具體實體建築,其核心含義與魏晉名士的“長嘯”行為及精神寄托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字面與行為釋義

“長嘯”指拖長聲音、清越激昂的呼喊或吟詠,是古代文人雅士抒發胸臆、宣洩情感的一種方式,常伴隨琴酒、山水之境,體現超脫世俗、寄情自然的隱逸情懷。“台”則象征高處開闊之地,暗喻精神境界的高遠。故“長嘯台”可理解為名士登高長嘯、寄托情志的象征性場所。

二、典故溯源(核心出處)

“長嘯台”最著名的典故源于魏晉名士阮籍。《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曾于蘇門山(今河南輝縣)遇隱士孫登,向其求教養生之術未果,遂“長嘯而退”。行至半山,忽聞孫登以嘯聲相和,“如鸾鳳之音,響乎岩谷”。後人将此山傳為阮籍長嘯處,稱“長嘯台”或“阮籍嘯台”。此典故成為文人表達孤高自許、不遇知音或隱逸之志的象征。

三、文學意象與文化内涵

在詩詞中,“長嘯台”常作為精神自由的符號 出現:

  1. 孤傲不羁:如李白《贈崔郎中宗之》“長嘯倚孤劍,目極心悠悠”,借長嘯台意象抒寫傲世獨立。
  2. 隱逸情懷:王維《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化用長嘯之态傳遞歸隱之趣。
  3. 知音難覓:阮籍與孫登的“嘯台”故事,成為後世如蘇轼、辛棄疾等感歎知音稀少的常用典源。

四、相關遺迹與附會

後世為紀念阮籍,在河南、安徽等地建有名為“嘯台”“阮籍台”的仿古建築(如河南尉氏縣阮籍嘯台),實為寄托追思的紀念性景觀,非魏晉原址。其文化意義遠大于曆史真實性,體現後人對魏晉風度的追慕。


權威參考來源:

  1.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中華書局點校本),記載阮籍蘇門長嘯典故。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魏晉風度與長嘯的文化意蘊。
  3. 上海古籍出版社《世說新語箋疏》,補充名士長嘯的言行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長嘯台”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化象征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晉代高士孫登的長嘯之處,故址位于今河南省輝縣西北。據《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曾于蘇門山與孫登探讨玄理,孫登未回應,阮籍遂長嘯離去,後聞孫登嘯聲如鸾鳳之音響徹山谷,故得名。

二、文化内涵

  1. 魏晉名士的象征
    長嘯台關聯“竹林七賢”代表人物阮籍與隱士孫登的交往,體現了魏晉文人超脫禮法、追求自由的精神。孫登的長嘯被視為對亂世的不滿與無奈,阮籍的“窮途之哭”亦與之呼應。
  2. 文學意象
    唐代詩人王維在《偶然作》中寫道:“孫登長嘯台,松竹有遺處”,将此地作為隱逸與高潔品格的象征。

三、地理争議

部分資料提到長嘯台位于開封尉氏縣東湖岸邊,傳為阮籍撫琴長嘯處。這可能是因不同曆史記載或地域文化差異所緻,但主流觀點仍以輝縣西北為故址。

四、延伸意義

“長嘯台”一詞現多用于形容激昂的情感宣洩或文人傲世獨立的情懷,承載着對自由與氣節的追慕。

别人正在浏覽...

白地将軍拜祭碑頭博賽蔔占蟲旋箠損春官試崔崔觕義叨踐藩車犯疑飛鷹走狗戆樸攻取狗肺狼心丱髻古兒汗花娘畫獄禍國殃民健強戒轄譏斂謹敏拒格科刑昆阍來日方長來訊蠟撚遼丁僚庶臨鑒柳衢花市六如溺愛泥龍評傳濮鈆凄怨融渾孺子牛首尾吟耍賴說短道長堂候踏圓歪曲外洋亡沒王人微隱五達道縣符相品小鎮斜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