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枉尺直尋的意思、枉尺直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枉尺直尋的解釋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朱熹 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尋,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後因以“枉尺直尋”比喻小有所損,而大有所獲。《後漢書·張衡傳》:“枉尺直尋,議者譏之,盈欲虧志,孰雲非羞?” 宋 王安石 《上孫司谏書》:“枉尺直尋而利,古人尚不肯為,安有此而可為者乎?” 梁啟超 《新民說·論自尊》:“犧牲名譽,而以枉尺直尋為手段者,其去豪傑遠矣。”亦省作“ 枉尺 ”。 宋 邵雍 《高竹》詩之三:“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謝。” 郭沫若 《滿江紅》詞:“陣堂堂,磊落以光明,難枉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枉尺直尋是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字面意思指“彎曲一尺而伸直八尺”,比喻在小處讓步以求在更大方面獲益,蘊含以退為進的智慧。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釋義、出處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


二、典源與背景

該成語出自戰國時期孟子與陳代的對話。陳代建議孟子降低标準求見諸侯,孟子反駁道:

“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與?”

孟子指出,若隻為利益而違背原則(如“枉尋直尺”),則不可為,強調妥協需以道義為界。


三、用法與例句

  1. 語境適用:
    • 描述商業談判中讓步以促成合作;
    • 比喻政治策略中的階段性妥協;
    • 引申為處世哲學中的彈性智慧。
  2. 經典用例:

    《後漢書·張衡傳》以“枉尺直尋”喻智者不拘小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枉尺直尋,議者譏之,然猶賢于匍匐而妄進也。”


四、權威詞典釋義


五、延伸辨析


學術參考文獻:

  1. 《孟子正義》焦循撰,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3. 《成語源流大詞典》劉潔修著,江蘇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枉尺直尋”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小的讓步換取更大的利益。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面釋義

二、出處與背景

《孟子·滕文公下》記載:“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朱熹注解稱:“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孟子以此說明,在非原則性問題上適當退讓,有助于實現長遠目标。

三、引申含義

  1. 策略性妥協:強調以局部犧牲換取整體利益,常用于形容靈活處事的态度。
  2. 辯證思維:體現中國古代哲學中“以退為進”的智慧,如梁啟超曾用此詞批判盲目犧牲自尊的行為。

四、用法與示例

五、近義與反義

六、現代啟示

該成語提醒人們在處理複雜問題時,需權衡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但需注意底線,避免無原則妥協。如郭沫若所言:“磊落以光明,難枉尺。”

别人正在浏覽...

骜主備衛比試參兩蟲蝦寸食大閨女調簧砥砺名號遁天渡頭惡草反對派匪獨飛澇分星擘兩符曆芙蓉鏡赅通缟衣擱案宮衛關牋韓杯懷襄講制勁歌進據攫竊賴地讕辭斂臂諒察遼隧吏能靈鼍龍門點額芼羹某地骈進纰軟輕法勸贊驅放壤地上鎖善月社宮呻呼審圖死光歲序天貎天紳秃人兔走烏飛襪線萎縮五桂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