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國之聲的意思、亡國之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國之聲的解釋

指淫6*靡的音樂。《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此 師延 之所作,與 紂 為靡靡之樂也。及 武王 伐 紂 , 師延 東走,至於 濮水 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 濮水 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孔子家語·辨樂解》:“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參見“ 亡國之音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亡國之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亡國之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淫靡頹廢的音樂,常被引申為象征國家衰亡的征兆。古人認為過度沉迷于享樂之音會消磨意志,導緻政權覆滅。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韓非子·十過》和《孔子家語·辨樂解》。春秋時期,衛靈公的樂師師涓在濮水邊習得一首樂曲,後在晉國宴席上演奏。晉國樂師師曠當即制止,稱此為商纣王樂師所作的“亡國之聲”,并預言沉迷此樂将招緻災禍。三年後,晉平公因縱欲而亡,印證了這一警示。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主語或賓語,多用于書面語境。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但實際隱含貶義,用于批判奢靡風氣。
    • 近義詞:亡國之音。
  4. 引申意義
    成語不僅指音樂,更隱喻一切腐蝕人心、危害國家的文化或行為。例如《貞觀政要》中以此勸誡君主遠離奢靡,避免重蹈覆轍。

  5. 曆史例證
    除晉平公外,《史記·樂書》也記載了類似故事,強調“淫樂”對國家治理的危害,進一步強化了成語的警示意義。

總結來看,“亡國之聲”通過曆史典故,揭示了藝術與政治的關系,成為傳統文化中批判頹廢風氣的重要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亡國之聲

亡國之聲是指國家滅亡或處于危難之際傳出的哀哭聲音,意味着一個國家的終結和悲慘的結局。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亡國之聲》一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亡”、“國”和“聲”。

“亡”字的部首是“人”,共有三個筆畫。

“國”字的部首是“囗”,也就是“口”,共有六個筆畫。

“聲”字的部首是“口”,共有八個筆畫。

來源

《亡國之聲》這個詞誕生于古代中國,用來形容國家滅亡時所傳出的哀號聲音。

繁體

《亡國之聲》是《亡國之聲》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例如“聲”字在古代寫作“聲”。

例句

國家的亡國之聲深深地刺痛了每一個人的心。

在亡國之聲中,人們無不感受到國家的沉淪。

組詞

亡國、國聲

近義詞

國破之音、國亡之音

反義詞

興國之聲、國強之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