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國之社的意思、亡國之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國之社的解釋

已亡國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為亡國的象征,以自儆戒。《穀梁傳·哀公四年》:“ 亳 社者, 亳 之社也。 亳 ,亡國也;亡國之社,以為廟屏,戒也。其屋,亡國之社,不得達上也。”《呂氏春秋·貴直》:“亡國之社不得見於天……所以為戒。” 漢 蔡邕 《獨斷》:“亡國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國之社以分諸侯,使為社以自儆戒。屋之掩其上,使不通天;柴其下,使不通地,自與天地絶也;面北向陰,示滅亡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亡國之社”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特殊概念,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解釋

指已滅亡國家的宗廟社稷。古代天子将其作為亡國的象征,用以警示自身和諸侯,避免重蹈覆轍。


2.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谷梁傳·哀公四年》:“亡國之社,以為廟屏,戒也。”意為将亡國的社稷壇設為屏障,以示警戒。漢代蔡邕《獨斷》進一步解釋,天子将亡國之社分封給諸侯,使其“自儆戒”。


3.象征意義與功能


4.用法與結構


5.文獻記載

除《谷梁傳》外,《呂氏春秋·貴直》提到“亡國之社不得見于天”,進一步強化其“戒”的功能。漢代以後,這一概念被納入禮制,成為政治教化的一部分。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考據,可參考《漢典》《獨斷》等典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亡國之社——一個深具曆史内涵的詞語

亡國之社是一個具有深刻曆史内涵的詞語,深受人們關注和研究。它可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亠”和“示”,其中“亠”表示蓋頂,而“示”表示禮儀、祭祀。整個詞語可以理解為指代一個被毀壞的國家或社會,同時也暗示了對失去的國家或社會進行紀念、祭祀的行為。

亡國之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曆史上的一些戰亂時期,特别是在國家滅亡後,人們常常會建立一座神廟或祭壇,用以紀念曾經的國家和社會。這種行為寄托着人們對于曆史悲劇的緬懷和悼念之情。

在繁體字中,亡國之社的寫法依然保持不變,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亡國之社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現代漢字的标準化發展,如今更常見的寫法保持了與繁體字相似的形式。

下面是幾個例句,用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亡國之社:

  1. 他身世坎坷,親眼目睹了亡國之社的殘骸。
  2. 我們須銘記曆史,永遠不要讓亡國之社再度發生。
  3. 在祭祀亡國之社的儀式中,人們默哀三分鐘。

一些與亡國之社相關的詞彙包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