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晚禱的意思、晚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晚禱的解釋

(1) [evensong]∶教規規定的七個祈禱時刻中的第六個

(2) [vesper]∶晚上舉行的宗教儀式或禮拜

(3) [compline]∶第七次和最末一次的日課經;入夜後或入睡之前誦念的最末一次日課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晚禱,漢語複合詞,由“晚”和“禱”構成。作為宗教術語,特指日落時分進行的祈禱儀式,常見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傳統;作為日常用語,可泛指傍晚時分的靈修活動。

一、詞源學解析 “晚”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日冥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現代義項包含“日暮時分”(商務印書館,2016)。《漢語大詞典》記載“禱”的甲骨文字形為“示”旁加“壽”,本義為“告事求福”(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二、宗教儀式維度 基督教的晚禱(Vespers)源自古羅馬的晚課經,現存天主教《每日禮贊》規定晚禱包含詩篇吟唱、經文誦讀等環節(中國天主教主教團,2019)。伊斯蘭教稱晡禮(Salat al-Asr)為每日第三次禮拜,《古蘭經》第2章238節明确記載“你們當謹守拜功,尤其是中間的拜功”。

三、文學引申含義 李清照《聲聲慢》中“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黃昏意象,被錢鐘書解讀為“文人化的晚禱儀式”(《管錐編》第三冊,中華書局,1979)。現代作家冰心在《晚禱》詩集中賦予其“與自然對話”的新内涵。

四、跨文化比較研究 佛教晚課包含《彌陀經》誦念,日本神道教的夕祭需面西行禮,這類時空儀式共性印證了宗教學者米爾恰·伊利亞德“神聖時間重構”理論(《聖與俗:宗教的本質》,1957)。

網絡擴展解釋

“晚禱”一詞具有宗教和藝術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宗教儀式定義

  1. 基本概念
    晚禱指晚上進行的宗教禱告儀式,常見于基督教傳統。根據教規,它是每日七個祈禱時刻中的第六個,通常在日落後或入睡前舉行,包含忏悔、感恩和祈求等内容。

  2. 實踐形式
    參與者會在教堂或家庭中集體或獨自完成,形式包括誦讀經文、唱贊美詩等。部分教派将其作為日課經(如天主教《時辰頌禱》)的組成部分,象征一日靈修生活的結束。

二、藝術文化延伸

  1. 經典油畫《晚禱》
    法國畫家米勒的同名作品描繪了一對農民夫婦在田間聽到教堂鐘聲後低頭祈禱的場景。該畫作通過平凡勞動中的神聖時刻,反映了19世紀歐洲農民的虔誠信仰,現藏于巴黎奧塞美術館。

三、引申意義

  1. 精神反思的象征
    在文學或日常語境中,“晚禱”可隱喻晚間對當日行為的自省,或表達對甯靜心境的追求。如例句中将其與“美好祝福”關聯,體現超越宗教儀式的精神内涵。

注:如需了解不同教派晚禱儀式的具體差異,可參考(高權威性)和(法語語境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阿達把都兒被動笾筍别番倒草上飛長檐車宸念尺椽漦龍傳拜牀屏大奸似忠締構冬葵頓逗付型夫諸感唏館人鬼夜哭還繞號唫合美呼吸困難建明肩摩毂接奸幸結撰禁溝金銀財寶久延拉硬弓聊爾龍脩沒分曉默許清吟小班窮空權近讓品缫絲娘澍雨蒜押汰揀探擿貪惜讨習擿罰通成通幽動微團黃文柏吳幹污垢五三香幄諧敏謝私攜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