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無有的意思、常無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無有的解釋

謂虛無。《莊子·天下》:“ 關尹 、 老耼 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無有”是道家哲學中的術語,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古典文獻及現代解讀展開分析:

一、基本釋義

“常無有”指虛無,強調超越具體形态的抽象存在狀态。這一概念出自《莊子·天下》:“關尹、老耼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意為關尹與老子(老聃)的學說以虛無為根基,以太一(宇宙本源)為核心。

二、哲學内涵

  1. 本體論層面
    道家認為“常無有”是萬物的本質,主張通過虛無達到與“道”的統一。這種虛無并非絕對的空無,而是超越具象的永恒存在,類似于《道德經》中“無,名天地之始”的表述。

  2. 實踐指向
    主張以“柔弱謙下”為外在表現,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内在實質(引自《莊子·天下》),提倡順應自然、不強行幹預的處世态度。

三、與道家其他概念的關聯

四、現代诠釋

當代研究中,“常無有”常被解讀為道家對絕對自由精神境界的追求,或視為對物質世界局限性的超越性思考。其思想對東方哲學、藝術審美等領域影響深遠。


提示:以上解讀綜合了《莊子》原文及多部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文獻,建議查閱《莊子集釋》《道德經注疏》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無有”的意思是指常常沒有。它由兩個字組成,可以根據部首和筆畫來拆分。其中,“常”字的部首是“巾”,它的筆畫數是5;“無”字的部首是“無”,它的筆畫數是4。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是「常無有」。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常常使用象形、會意和指事的形式來表示詞義。例如,用「常」字和「無」字組合在一起,表示經常沒有的意思。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常無有時間去讀書。”在組詞方面,與“常無有”相關的詞彙有很多,比如“常見”(常常見到)、“無常”(不穩定的)、“有時”(有時候)等。與“常無有”相似的近義詞有“經常沒有”、“常常沒有”等。而“有時有”的反義詞則是“從不有”。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