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體的意思、外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體的解釋

身體的外部。比喻輔佐之士。 漢 王襃 《四子講德論》:“君者中心,臣者外體。外體作,然後知心之好惡;臣下動,然後知君之節趨。”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雖内信如心,外體不立,稱兵叛亂,所惑者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體”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身體的外部,與“内部”相對。例如漢王褒《四子講德論》中“君者中心,臣者外體”,以身體結構比喻君臣關系。

  2. 比喻義
    引申為“輔佐之士”,強調外部支持力量對核心主體的作用。三國嵇康《管蔡論》提到“外體不立”導緻叛亂,即輔佐力量缺失引發問題。

二、使用場景

三、例句參考

  1. 漢王褒:“外體作,然後知心之好惡。”(體現君臣互動)
  2. 現代造句:“戶外體操中心提供器械鍛煉外體。”(字面用法)

四、補充說明

該詞屬書面化表達,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如需完整文獻例證,可參考《四子講德論》《管蔡論》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體

《外體》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事物的外部形态或外表。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外”和“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詞語“外體”中,“外”的部首是“蔔”,它的筆畫數是4;“體”的部首是“亻”,它的筆畫數是7。

來源:《外體》一詞來源于漢語,形成于古代漢字的使用中。這個詞典籍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漢書·藝文志》中,意思是指形體或形象。

繁體:《外體》的繁體字為「外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外體》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的外體看起來非常健康。
2. 這個雕塑的外體非常精緻。

組詞:外表、外觀、體形、身體。

近義詞:外貌、外型、外表。

反義詞:内在、内體、内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