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身的意思、外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身的解釋

(1).謂獻身。《晉書·桓溫傳》:“知欲躬率三軍,蕩滌氛穢,廓清中畿,光復舊京,非夫外身殉國,孰能若此者哉!”

(2).謂置身于世外。 唐 麴信陵 《移居洞庭》詩:“荷鋤分地利,縱酒樂天真,萬事更何有,吾今已外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身”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釋義

“外身”是由動詞“外”與名詞“身”組合的動賓結構,字面意為将自身置于度外或超越肉體局限。其内涵包含兩層:

  1. 字面義:指物理軀體的外在存在,如《漢語大詞典》釋為“身體之外;肉體”㊟¹。
  2. 哲學義: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主張超脫肉體束縛,達至無我境界。如《老子》第七章:“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指聖人将自身置之度外,反得保全㊟²。

二、哲學内涵與典籍例證

在道家語境中,“外身”體現為對生命執念的破除:

三、詞源演變與應用

“外”作動詞表“疏離、超越”始見于先秦文獻,如《周易·否卦》:“内陰而外陽。”引申為主動的超越行為㊟⁵。“身”本義為軀體,後擴展指代自我存在。二者結合形成“外身”,成為道家修心的術語,後亦泛用于形容舍己忘私的精神,如唐代高僧釋道世《法苑珠林》載:“外身濟物,舍己從人。”㊟¹


參考來源

㊟¹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² 王弼注. 《老子道德經注》. 中華書局, 2011.

㊟³ 樓宇烈校釋.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 中華書局, 2008.

㊟⁴ 郭象注, 成玄英疏. 《莊子注疏》. 中華書局, 2011.

㊟⁵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外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兩種核心義項:

一、基本釋義

  1. 獻身
    指為某種事業或他人利益而舍棄自身。這一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晉書·桓溫傳》中提到“非夫外身殉國,孰能若此者哉”,強調為國家犧牲的精神()。

  2. 置身于世外
    表示超脫世俗、不參與紛争的态度。如唐代詩人麴信陵在《移居洞庭》中寫道:“荷鋤分地利,縱酒樂天真……吾今已外身”,體現隱逸生活的意境()。


二、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晉書》、唐代詩歌等文獻中的用例,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拔地倚天搬九備名卑柔碧藉藉撥天關布哨倉遑辭曹撺角粗活毳工丹垩手德隆望尊甸人二道販子風殿分水嶺公田溝渎毫發不爽黑甜甜黉序灰沉角犀京京津途酒宴口沫牢子了局隸齒離怆裂風景離即淩越米鹽木客大冢暮砧婆婆家前邁谯責氣喘如牛鬐甲情竅寝燕起數阙敗上征蛇瘡沈結釋菜視寝識微四真天發神谶碑提筆溫熱顯美曉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