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ernal) grandmother] [方]∶外祖母(外婆家:強盜的黑話,指行劫對象)
(1).外祖母。《法苑珠林》卷七一:“我是汝外婆,本為汝家貧,汝母數從我索糧食。”《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舍下就在這前街上住,因當初在 浦口 外婆家長的,所以小名就叫做 浦郎 。” 茹志鵑 《妯娌》:“我的思想太自私,想分下紅來,拿幾個錢給孩子他外婆家裡,又想年下給孩子添件衣裳。”
(2).舊時嫖客對妓6*院老6*鸨的稱呼。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雅遊》:“妓家,僕稱之曰娘,外人呼之曰小娘,假母稱之曰娘兒,有客稱客曰姐夫,客稱假母曰外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外婆漢語 快速查詢。
“外婆”是漢語中對母親的母親的稱呼,屬于親屬稱謂詞,常見于中國南方地區,北方則多用“姥姥”這一稱呼。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外婆”指代一個人的母親的母親(即外祖母),屬于母系親屬關系中的長輩。例如:“我的外婆今年八十歲了。”
方言差異
詞源與文化背景
情感色彩與使用場景
其他注意事項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的具體用法或文化背景,可以參考語言學或民俗學相關研究資料。
《外婆》是指一個人的母親的母親。在家庭中,外婆通常是一個重要的家庭成員,經常與孫輩們一起生活,給予他們關愛和照顧。
《外婆》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字,分别是“外”和“婆”。其中,“外”的部首是“夕”(太陽),“外”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字,有4個筆畫;“婆”的部首是“女”(女性),“婆”本身也是一個獨立的字,有9個筆畫。
《外婆》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外”和“婆”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它的繁體字形狀和簡體字相同,不會有區别。
在古時候,寫《外婆》通常使用的是繁體字,“外”字的寫法可能是“外(門)”或“外(兀)”,而“婆”字的寫法也可能是“婆(姑)”或“婆(嫗)”。
1. 我的外婆非常愛我,她常常給我講故事。
2. 這個周末我去拜訪我的外婆,和她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
3. 外婆的廚藝真是一絕,她做的菜好吃極了。
1.組詞:外祖母、外公、外曾祖母等。
2.近義詞:姥姥、祖母、奶奶等。
3.反義詞:兒子、女兒、外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