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祿的意思、外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祿的解釋

地方官的俸祿。借指地方官。《魏書·閹官傳·抱嶷》:“ 嶷 老疾,請乞外祿,乃以為鎮西将軍、 涇州 刺史,特加光祿大夫。”《南史·恩倖傳·呂文顯》:“送故迎新,吏人疲於道路。四方守宰餉遺,一年鹹數百萬。舍人 茹法亮 於衆中語人曰:‘何須覓外祿,此一戶内年辦百萬。’蓋約言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祿”一詞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未作為獨立詞條收錄。從構詞法分析,“外”指外部、非本位的含義,“祿”本義為古代官吏的薪俸,如《說文解字》釋“祿,福也”,後延伸指福氣、恩惠。二字組合可推測其可能指代:

  1. 來自外部的俸祿或恩賜,如《禮記·王制》載“位定然後祿之”,強調俸祿與職位的對應關系
  2. 非正式渠道獲得的收入,類似《孟子·萬章下》所言“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的倫理指向
  3. 古代文獻中偶見“外祿”指代邊疆官員的俸給,但此用法缺乏系統性記載,需結合具體語境考辨

建議查詢《故訓彙纂》《辭源》等專業工具書獲取更精準釋義,或提供該詞出現的原始文獻以便進一步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外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1. 詞義構成
    由"外"(地方/非中央)和"祿"(俸祿)組合而成,字面意思指地方官員的俸祿。此處的"外"特指中央朝廷以外的行政區域,與京官形成對比。

  2. 實際用法延伸
    在曆史文獻中常借代指地方官職本身,如《魏書》記載抱嶷"請乞外祿",即請求擔任地方官。這種現象源于古代官員俸祿與職位的高度關聯性。

  3. 特殊語境擴展
    查字典版本提到可引申為"依賴外部獲得的財富",此解釋更接近成語化用法,強調非自身努力所得,但該用法在古籍中出現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示例文獻:
《南史·恩幸傳》中茹法亮所言"何須覓外祿",生動展現了南朝官員對地方官職油水豐厚的認知,印證了該詞隱含的額外收益意味。

注:現代漢語中此詞已罕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如需深度考證,建議參考《魏書》《南史》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捱捱擠擠懊恨八旗制度别屯癡倒寵契大徹大悟點饑蝶魂地紐低首下心都堂堆簇遁潰凡草翻天風信旗公館溝施鈎枝歸塘過曆國玺寒凍好手惠司勒講圖饑斃街區積賄磊落不凡了了可見兩誼劣迹昭著臨界角立談之間六朝文洛陽才馬笠卯生撚錢奴怯蜻蝏秋士人煙什麼的爽號宿本田谷恬寂逖成通輪推筴兔走烏飛亡其委賴誣谀縣壺獻履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