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累的意思、外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累的解釋

謂身外事物的煩擾、拖累。 三國 魏 嵇康 《與阮德如》詩:“榮名穢人身,高位多災患,未若捐外累,肆志養浩然。” 唐 盧綸 《酬李端長安寓居偶詠見寄》詩:“自别前峰隱,同為外累侵。” 宋 曾鞏 《尚書都官員外郎陳君墓志銘》:“所處而安,絀外累也;所守而固,篤自強也。” 明 唐順之 《儀賓李公墓志銘》:“﹝ 李公 ﹞既清且閑,而又無外累與他好,是以能遊心於載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指來自外界的牽絆與負擔,《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外界事物對人的精神束縛"(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此概念最早可追溯至《韓非子·解老》"嗜欲無限,動靜不節,則外累日增",強調物質欲望對心性的幹擾。

二、本義與引申義

  1. 物理層面的牽制:如蘇轼《與孫志康書》"瘴疠既已息,外累又已除",指具體的生活困境(來源:中華書局《蘇轼文集校注》)
  2. 精神層面的束縛:程颢《定性書》"自私則不能以有為為應迹,用智則不能以明覺為自然",闡釋主觀意識受外部環境制約的狀态(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二程集》)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該詞時着重其"額外負擔"的日常用法,如職場人際關系帶來的心理壓力。但學術領域仍保持其哲學原義,如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分析魏晉士人"解外累以全真"的精神追求(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湯用彤學術論文集》)。

需特别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哲學、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其近義詞"物累"在《莊子》體系中具有更系統的哲學表述,二者常被對照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外累”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身外事物的煩擾或拖累,常用于形容外界因素對個人精神或生活的幹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外累”由“外”(外部、外在)與“累”(牽累、負擔)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外部的牽累”。其核心含義是因外界事物(如名利、職責、人際關系等)産生的壓力或困擾,導緻身心無法自由或安甯。例如:

2.文獻例證與用法

3.相關出處與權威性說明

若需更完整的古代用例或學術分析,可參考《嵇康集》《曾鞏文集》等原始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報刊本初子午線冰鞋才兼文武操揉磨治傳聞初寫黃庭叢木雕镂地龜翻腔梵嫂逢場遊戲風箫分畫撫化婦女學功人管靴桂花醑烘柿唿唿叫苦連天既而羁心箕帚婦疾作涓塵砍削狂狷苦草浪語戀主列排靈墟欐枝龍種緑籬漫瀚調耦世騎鶴化親告輕人瓊肌邛崃關入深如蠅逐臭上流頭山林沈哦霜質死别生離談妙桃花箋紙天男銅鲸推割屋翼惡醉強酒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