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郎的意思、外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郎的解釋

(1).官名。 漢 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宮殿門戶,出充車騎。沒有固定職務的散郎稱外郎。六朝以來,亦稱員外郎,謂正員以外的官員。《漢書·惠帝紀》:“中郎、郎中滿六歲爵三6*級,四歲二級。外郎滿六歲二級。” 顔師古 注引 蘇林 曰:“外郎,散郎也。” 唐 張籍 《寄元員外》詩:“外郎直罷無餘事,掃灑書堂試藥爐。” 宋 王禹偁 《制除工部郎中出内署》詩:“莫嫌工部官曹慢, 杜甫 才名是外郎。”參閱《通典·職官十一》。

(2). 宋 元 以來對衙門書吏的稱呼。亦指縣府小吏。小說詞曲中多用之。 元 無名氏 《陳州粜米》第四折:“今日 包待制 大人陞廳坐衙,外郎,你與我将各項文卷打點停當,等僉押者。”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二折:“官人清似水,外郎白如麪,水麪打一和,糊塗成一片。”《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卻有 嚴公 兒子平日最愛的相識,一個外郎,叫做 丘三 ,是個極狡猾奸詐的。”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外郎》:“散郎謂之外郎。今以之稱吏員,乃世俗相褒之辭。”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外郎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外郎"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漢語詞彙,主要在宋元時期使用,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 基本釋義:古代官職名

二、 曆史背景與官職體系

三、 文學與戲曲中的形象

"外郎"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宋元時期中央或地方官府中的低級官員或胥吏。在曆史語境中,它是一個具體的官職稱謂;在文學藝術(尤其是元雜劇)中,它則演變成一個代表貪腐胥吏的典型符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基層官吏腐敗的批判。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外郎”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境理解:

一、官職名稱(主要含義)

  1. 漢代至六朝的散職官員
    指沒有固定職務的散郎,隸屬中郎将管轄,負責宮殿門戶守衛、車騎隨行等。六朝後演變為“員外郎”,即正員以外的官員。
    :《漢書·惠帝紀》提到外郎的晉升制度:“外郎滿六歲二級。”

  2. 員外郎的别稱
    六朝以後,“外郎”與“員外郎”含義趨同,指編制外的官員。


二、宋元時期的書吏稱呼

指縣衙或官府中的文書小吏,常見于元雜劇、話本小說中。
:元雜劇《陳州粜米》中的外郎角色負責整理文書,反映其實際職能。


三、日語中的特殊含義(需注意區分)

  1. 藥品名
    日本江戶時代小田原特産的一種祛痰藥,現代用于除口臭。
  2. 糕點名
    一種用米粉和黑糖蒸制的糕點,為名古屋、山口等地的特産。

其他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包氏父子本親砭灸不蠱步光出藍呾刹那彈子窩钿匣動人心弦抖觫督标飛傳風雨燈改修臯比高掌光速丱日固寵孤花寒餒厚皮饅頭狐鳴魚書羁管驚怔進屋津要絶密決期寇掠匡益樂禍不悛流水作業胪脹矛楯懋列眄視指使齧龁乾堆傾吐秦和秋潦囚鎖趨赴軟骨魚升輿使臂使指十大洞天室族天期條端聽籬察壁烏鵶相為下苑瀣沆謝親吸溜心不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