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物的意思、常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物的解釋

(1).長久存在之物;固定不變之物。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且榮位勢力,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清史稿·禮志十》:“凡貢物各将其土實,非土産者勿進。 朝鮮 、 安南 、 琉球 、 緬甸 、 蘇祿 、 南掌 皆有常物,餘唯其所獻。”

(2).一般的東西;普通物品。 唐 王度 《古鏡記》:“友人 薛俠 者,獲一銅劍,長四尺,劍連於靶;靶盤龍鳳之狀,左文如火燄,右文如水波,光彩灼爍,非常物也。”

(3).指常人。 明 唐順之 《方圓硯銘》:“惡方喜圓,常物之情;喜方惡圓,幽人之貞。皆物我之相笑,無益損乎爾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物"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語義演變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恒常存在或普遍適用的事物,包含雙重指向性:1. 日常可見的普通物品(物質層面),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為"尋常可見的物品";2. 持久不變的規律法則(抽象層面),《漢語大辭典》标注其引申義為"事物發展的恒常理則"。

二、字源分解

  1. 常:甲骨文作"尚"與"巾"組合,本義指長久不變的裙裳形制,後引申為恒久、規律之義。《說文解字》釋"常,下裙也",段玉裁注稱"凡經常字皆借用此"。
  2. 物:從牛從勿,原指雜色牛,經詞義擴大泛指萬物。《禮記·中庸》鄭玄注"物猶事也",确立其指代客觀存在的語義特征。

三、經典引證 《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孔穎達疏解"法既成常物",此處特指法律作為社會運行的基本規範。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論及"常物之性"時,已将概念提升至哲學本體論層面。

四、現代用法 在當代漢語中主要用于:1. 物質實體(如實驗報告常用"保持常物質量");2. 社會規範(如法學著作稱"契約精神乃商事常物")。《新華成語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具有"由具體到抽象的詞義發展軌迹"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常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常見物品或日常用品
    由“常”(常見、普通)和“物”(物品、東西)組成,指平凡、普通的事物或人,與珍貴、高貴的事物相對。例如形容日常家具、食物,或指外貌普通的人()。

  2. 長久存在或固定不變之物
    在古籍中,“常物”可指代穩定不變的事物。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榮位勢力……既非常物”,強調權勢并非永恒()。


二、延伸含義

  1. 一般事物或普通物品
    唐代王度《古鏡記》中描述銅劍“光彩灼爍,非常物也”,反襯“常物”指普通物品()。

  2. 指常人
    明代唐順之《方圓硯銘》以“常物之情”對比“幽人之貞”,暗指普通人的性情()。


三、用法示例


“常物”既可指具體物品(日常用品、長久存在之物),也可抽象形容人或事物的平凡性。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古代文獻中多強調“固定性”,現代用法更偏向“普通性”。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查字典或《抱樸子》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抱哺抱住葫蘆不開瓢卑視并骨補牍不苦操制乘釣程李池觀池舘钏子從頭到尾欑布打斜恩人房祠賦粟鋼鐵谷簾谷明鶴車黑樓子花妖子江湍境遇金牋奏曲金迷紙醉績效開白萊公櫑器令士溜腿路遠迢迢目笑泥墩墩沛發瞟閃岒峨淺眇秋鼙杞梓連抱篛帽蓐食神猷時派時談獸伏手藳廋伏俗意通調頭座晚渡圍擠烏錥香榭先人後己協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