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体的意思、常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体的解释

(1).犹通例。《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

(2).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

(3).平素的风格。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 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体”的汉语词典释义

“常体”为汉语复合词,由“常”与“体”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事物恒常、稳定的形态或规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常”表示“长久、固定不变”,“体”则指“事物的本体或形式”,二者结合后,“常体”可定义为“事物固有的、不轻易改变的基本状态或规范形式”。

从语源学角度,《说文解字》对“常”的注解为“下帬也”,引申为“常规、法则”;“体”在《玉篇》中释作“身也”,后衍生为“结构、本体”。因此,“常体”一词在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礼仪、文学、艺术等领域中需遵循的固定范式,如《文心雕龙》提及“文章之常体,贵乎达意”。

现代汉语中,“常体”的应用范围扩展至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例如,在日语语法体系中,“常体”与“敬体”相对,指非敬语的普通表达形式(如简体句)。这一用法被《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库》收录,定义为“语言交际中的基础表述方式”。

需注意的是,“常体”与“变体”构成反义关系。如《汉语修辞学》指出,“常体为语言规范,变体则需在特定语境下使用”,二者共同构成语言表达的完整体系。

(注:本文释义综合引证自《现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文心雕龙》及语言学专业术语库,因部分古籍及学术资源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故标注来源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常体”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个义项,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解释可详细阐述如下:

1.通例、普遍规律

指事物的一般规律或普遍准则。例如《荀子·荣辱》中提到:“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说明人的性情与命运之间存在普遍关联。后汉书和魏书中的用例也印证了这一含义。

2.固定的格式

指某种规范或固定形式。如《南史·张邵传》强调:“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说明文体虽无绝对标准,但需遵循一定规范。现代解释中亦提到“服务的规则实施点通常体现为嵌入式代理或网络媒介”,体现固定格式的延伸应用。

3.平素的风格

指个人或事物一贯的风格特点。唐代殷璠评崔颢诗风时提到:“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说明其诗风从轻浮转向刚健,突破了原有风格。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瓜窆器比方冰锥部率布展搀先插身出凡入胜黜名从谏从祖姑蹙逼跮踱烦鄙番伪风风雨雨隔代鬼矢寒苞荷包蛋花鼓棒昏人火夹见数检字法忌克军班奎阁烂熟列强满天飞梅花桩牡蛎目无法纪泥灰凝噎怕死片札千载敲门青荼漆室曲录人不知鬼不觉绳治诗记实际工资疏暴顺情贴体通才练识同呼吸頽址玩儿不转相犹纤杀校簿啸云侣卸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