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体的意思、常体的详细解释
常体的解释
(1).犹通例。《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
(2).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
(3).平素的风格。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 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词语分解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体的解释 体 (體) ǐ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网络扩展解释
“常体”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个义项,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解释可详细阐述如下:
1.通例、普遍规律
指事物的一般规律或普遍准则。例如《荀子·荣辱》中提到:“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说明人的性情与命运之间存在普遍关联。后汉书和魏书中的用例也印证了这一含义。
2.固定的格式
指某种规范或固定形式。如《南史·张邵传》强调:“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说明文体虽无绝对标准,但需遵循一定规范。现代解释中亦提到“服务的规则实施点通常体现为嵌入式代理或网络媒介”,体现固定格式的延伸应用。
3.平素的风格
指个人或事物一贯的风格特点。唐代殷璠评崔颢诗风时提到:“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说明其诗风从轻浮转向刚健,突破了原有风格。
补充说明
- 古籍出处:主要见于《荀子》《后汉书》《南史》等,体现该词的古典渊源。
- 现代应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规范、惯例或风格,如“恒常体温”“文体格式”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体》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指常见的文体。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常 (cháng) 和 体 (tǐ)。其中,“常”表示常见、经常,而“体”表示形式、风格。
“常”字的部首是“巾”,它的笔画数是3画。而“体”字的部首是“亻”,它的笔画数是7画。
《常体》这个词的来源很难确定,它在古代并不常见。它可能是在现代文学研究中被创造出来,用于描述那些常见的、大众化的文体形式。
在繁体字中,“常体”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常体》这个词在古代可能并不存在或以其他形式存在,因此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可能无法找到相关的例子。
关于《常体》,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采用《常体》的写作方式,使得他的文章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与《常体》相关的组词有:常见、常规、常识。
一个近义词是:通俗写作。
一个反义词是:艰涩难懂。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