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時對不經曆員外郎而直接升為郎中的人的谑稱。果毅, 唐 時統府兵之官。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谑》:“舊例,郎中不歷員外郎拜者,謂之土山頭果毅。言其不歷清資,便拜高品,有似長征兵士,便得邊遠果毅也。”《太平廣記》卷二四九引 唐 胡璩 《譚賓錄·趙謙光》:“ 唐 諸郎中,不自即員外郎拜者,謂之土山頭果毅。”
“土山頭果毅”是唐代官場中的一種戲谑稱呼,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含義
指未經曆“員外郎”職位而直接升任“郎中”的官員。唐代官員晉升通常需逐級遞進,若有人跳過“員外郎”這一重要過渡職位,則被調侃為“土山頭果毅”。
詞語構成
需注意,部分現代解釋(如将“果毅”引申為“堅定信念”)可能存在誤解,實際詞義與唐代特定官職制度緊密相關。建議結合《太平廣記》《譚賓錄》等古籍進一步考證。
土山頭果毅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成語,意思是指堅強勇敢的人。它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含義,共同組成了這個成語的意義。
土(土字底部):部首為土,總筆畫數為3;
山(山字頭部):部首為山,總筆畫數為3;
頭(頭字的左邊):部首為頁,總筆畫數為5;
果(果字的右邊):部首為木,總筆畫數為8。
《土山頭果毅》是出自《論語·裡仁篇》的一句話:“土山其有才,果毅而已矣。”在古代,這裡的“毅”字在古漢語中是用“繁體”字寫作“毅”,即“糸”+“貝”。
在古代,這四個字的偏旁和部首并沒有改變,但是存在一些字體上的差異,例如“山”字的頂部可能略微彎曲,而“果”字的“糸”可能有些許變形。但總體上,古時候的寫法和現代的寫法基本一緻。
他在多次失敗後依然堅持,展現出了土山頭果毅的品質。
堅毅、果斷、堅韌、勇敢
剛毅、剛毅、剛強、剛正
膽小、怯懦、優柔寡斷、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