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山头果毅的意思、土山头果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山头果毅的解释

唐 时对不经历员外郎而直接升为郎中的人的谑称。果毅, 唐 时统府兵之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旧例,郎中不歷员外郎拜者,谓之土山头果毅。言其不歷清资,便拜高品,有似长征兵士,便得边远果毅也。”《太平广记》卷二四九引 唐 胡璩 《谭宾录·赵谦光》:“ 唐 诸郎中,不自即员外郎拜者,谓之土山头果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土山头果毅”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古代职官制度进行解释。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 词语结构与释义

“土山头果毅”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而是由“土山头”与“果毅”两部分组成的复合称谓:

  1. 土山头:指地方性的、非中央直属的军事据点或基层行政区域,常见于古代对地方屯兵之地的俗称,强调其乡土属性。
  2. 果毅:源于古代武官名“果毅都尉”,始设于隋唐时期,为府兵制中折冲府的副职军官(位在折冲都尉之下),取“果敢刚毅”之意,象征军事才能与品格要求。

    综合释义:指古代在地方性军事据点(如屯戍营地)担任“果毅都尉”或类似副统领职务的武官,强调其基层性与地域特征。

二、 历史制度背景

  1. 职官渊源:

    “果毅”作为正式官职名,最早见于《隋书·百官志》,唐代沿袭并完善府兵制,于全国设折冲府,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分掌军事训练与戍卫(参考:《新唐书·职官志》)。

  2. 职能范围:

    果毅都尉负责辅佐折冲都尉管理府兵,包括兵员征调、日常操练、军械维护及地方防务,兼具行政与军事职能(参考:《通典·职官典》)。

三、 语义演变与用例

  1. 文学化表达:

    唐宋文献中,“土山头果毅”常见于诗文对基层武官的代称,如杜甫《兵车行》中“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暗含对底层军官(如果毅)频繁征调的批判。

  2. 地域性特征:

    “土山头”凸显其驻地偏远、非核心军事区域的性质,与京城禁军将领形成对比,反映古代军事层级的地域差异(参考: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四、 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果毅”词条:

果毅:果敢坚毅。古代武官名,隋唐时府兵制中折冲府的副长官,称果毅都尉。

示例:《旧唐书·职官志》:“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掌贰都尉。”

结论

“土山头果毅”特指隋唐时期驻扎于地方性军事据点、担任副统领职务的基层武官,其称谓融合了职官名(果毅都尉)与驻地特征(土山头),是古代军事制度与地域文化结合的产物。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新唐书·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通典·职官典》(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
  4.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
  5. 《旧唐书·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土山头果毅”是唐代官场中的一种戏谑称呼,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未经历“员外郎”职位而直接升任“郎中”的官员。唐代官员晋升通常需逐级递进,若有人跳过“员外郎”这一重要过渡职位,则被调侃为“土山头果毅”。

  2. 词语构成

    • 土山头:象征“非清要职位”或低起点,暗喻晋升途径不正规。
    • 果毅:唐代武官名,即“果毅都尉”,属府兵制中的中低级军官。此处借指未经文官系统常规流程的晋升,类似士兵直接升任边远武职。

历史背景

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现代解释(如将“果毅”引申为“坚定信念”)可能存在误解,实际词义与唐代特定官职制度紧密相关。建议结合《太平广记》《谭宾录》等古籍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傲骨碧洞弊害蔽鄣禅寮除死摧捽麤相奠鴈钿针短折嶞嶞风风势浮清攻苦食啖归业户骨朽海狶和扁和从厚幸环形回连货差火脯蒋士铨椒阿金银酒席吉祥康熙字典刊缉可笑库锦禄俸络绎不絶率勒嗫唲洽熙寝不安席铨叙软指三改兔丧谤双职工四人杰厮猥宿旧索尼坛靖挑挞挺茂伍百吾吾享祀闲夜鲜衣怒马嚣袢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