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嵞山的意思、嵞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嵞山的解释

(1).即 涂山 。山名,即 浙江省 的 会稽山 。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说文·屾部》:“嵞, 会稽山 也。” 段玉裁 注:“盖 大禹 以前名 嵞山 , 大禹 以后则名 会稽山 。”

(2).即 涂山 。 嵞山国 ,古国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东南。《说文·屾部》:“嵞……一曰 九江 当涂 也。” 段玉裁 注:“一曰者,别一义。谓 嵞山 在 九江 当涂 也。《地理志》:‘ 九江郡 当涂 。’ 应劭 曰:‘ 禹 所娶 涂山氏 国也。’”《楚辞·天问》:“ 禹 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 嵞山 女,而通之于 台桑 ?” 洪兴祖 补注引 苏鹗 《演义》云:“《文字音义》云:‘ 嵞山 ,古国名, 夏禹 娶之。’”《宋书·乐志一》:“ 禹 省南土, 嵞山 之女令其妾候 禹 於 嵞山 之阳。”参见“ 涂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嵞山,古山名,又称“涂山”,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座重要山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核心释义与地理位置如下:

  1. 基本释义与地理位置

    嵞山即涂山,古代文献多指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中部的山岭。据《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注:“涂山,在会稽。”此处“会稽”指古代会稽郡范围,包含今德清一带。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一亦明确记载:“涂山,(德清)县东南十五里……相传禹会诸侯处。”

  2. 与大禹传说的关联

    嵞山最著名的文化意义在于其与大禹治水及娶妻传说的紧密联系。《史记·夏本纪》载:“禹曰:‘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司马贞《索隐》引《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此传说将嵞山视为大禹娶涂山氏女之地。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进一步描述:“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娶涂山女。”

  3. 地名沿革与今址考辨

    历史上关于涂山的具体位置存在不同说法(如安徽蚌埠、重庆江州等),但浙江德清说在古籍中依据明确。南宋《嘉泰吴兴志》卷四“山”载:“涂山,在(武康)县东南一十八里……旧传即禹会诸侯之所。”武康县即今德清县西部。现代《德清县志》(1992年版)沿革志确认,县境中部确有古称“涂山”的山地,其文化遗迹与文献记载相印证。

嵞山(涂山)在汉语词典学范畴内,指代今浙江省德清县境内与大禹治水传说密切相关的古山名,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地理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嵞山”的词义解释如下:

  1. 地理名称
    嵞山即“涂山”,有两种不同地理位置所指:

    • 浙江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是夏禹会盟诸侯的地点。据《左传》等史料记载,大禹在此召开诸侯会议,标志着夏王朝的建立。
    • 安徽嵞山国:古国名,位于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南,与荆山隔淮河相望,是古代涂山氏部族的聚居地。
  2. 历史与文化意义

    • 浙江会稽山的嵞山因大禹治水传说而闻名,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象征地之一。
    • 安徽嵞山国则与“禹娶涂山女”的传说相关,被认为是夏启的出生地,具有早期部落联盟的政治意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史记》等古籍,或访问的原始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嗷啕不怿床垠打蔟打门凡气沸传风煞服练高第共兜攻具公量工奇关怀横眉竪目黄屋将军螖蠌剪辑荐扬见影积基树本憬涂戢影酷忍陆氏橘眉怃没查没利米果馁腹弄管调弦品行浅俚青塘赇饷穰俭认屐日晡沈郎师式誓天指日双金属草稾思心搜章擿句溯流而上檀林洮汰腾腾屯踞歪辣外源河危悚文鹓彩凤误作非为遐敞献豆乡途香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