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ushan] 傳說禹會諸侯及娶妻之地方
禹合諸侯于 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左傳·哀公七年》
塗山者, 禹所取妻之山也。——《越絕書·記地傳》
(2) 具體位置說法不一,一說在今浙江西北,一說在安徽蚌埠西
(1).古國名。相傳為 夏禹 娶 塗山 女及會諸侯處。《書·益稷》:“予創若時,聚于 塗山 。” 孔 傳:“ 塗山 ,國名。”
(2).山名。其所在有三說:(1)在今 安徽 懷遠縣 東南、 淮河 東岸,又名 當塗山 。《左傳·哀公七年》:“ 禹 合諸侯於 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 杜預 注:“ 塗山 在 壽春 東北。”《史記·夏本紀》:“予辛壬娶 塗山 ,辛壬癸甲,生 啟 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司馬貞 索隱:“ 皇甫謐 雲‘今 九江 當塗 有 禹 廟’,則 塗山 在 江 南也。”參閱《太平寰宇記·濠州》。(2)在今 四川 重慶市 巴縣 。俗名 真武山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 禹 娶於 塗 ,辛壬癸甲而去,生子 啟 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 江州 塗山 是也,帝 禹 之廟銘存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 之北岸有 塗山 ,南有 夏禹 廟、 塗君 祠,廟銘存焉。”(3)在今 浙江 紹興縣 西北。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塗山 者, 禹 所娶妻之山也,去縣五十裡。” 張宗祥 校注:“《越絶》及《吳越春秋》皆指 會稽 。”
(3). 塗山 女, 夏禹 的妻子。 漢 劉向 《列女傳·魏曲沃負》:“ 夏 之興也以 塗山 ,亡也以 末喜 。”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 塗山 四日離 大禹 ,你直恁地捨不得分離。”
塗山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其釋義需結合曆史、地理及神話傳說。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塗山(Tú Shān)指中國古山名,主要承載以下含義:
指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境内的塗山,淮河東岸。據《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此地為大禹治水及會盟諸侯的曆史地點。
與夏朝始祖大禹密切關聯。《尚書·臯陶谟》載大禹“娶于塗山”,《吳越春秋》進一步描述塗山氏為九尾白狐所化,象征祥瑞。
塗山被視為大禹治水的核心地标。《左傳·哀公七年》載“禹會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成為後世“華夏一統”的文化符號。
因大禹與塗山氏聯姻,漢代《列女傳》稱塗山為“婚嫁禮制之始”,衍生出“塗山之歌”等婚姻意象。
除主流“懷遠說”外,另有重慶江州(今重慶南岸)、浙江紹興等說。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考證以懷遠為确。
王國維《古史新證》指出,塗山傳說反映上古部落聯姻史實,九尾狐圖騰或代表東方夷族崇拜。
塗山頻繁見于詩文:
參考資料來源:
“塗山”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涉及曆史、地理和文化傳說,具體解釋如下:
古國名
相傳為夏禹娶塗山女及會諸侯之地。據《左傳·哀公七年》記載,“禹合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此處塗山被視為大禹治水後統一諸侯的重要地點。
山名
塗山的地理位置存在三種主流說法:
大禹相關傳說
中華文明起源意義
塗山被視為大禹治水導淮的基地,是中國最早王朝國家形态的誕生地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景點的詳細信息(如安徽塗山景區),可參考來源網頁。
背璚卑猥辨若懸河常食朾蟻辰駕癡龍從親存追單峰駝蕩磨雕削羝羊困渡江楫伏龍膏茶宮征缑峰廣武詭互後軍呴鳴呼不給吸會門回縱檢搜狡狙佳緻靜睇糾列就席可意種聯單犁牛骍角露滴陸掠抹腹捺鉢虐戾年載逆走漂女平國切理會心起經瑞麥散裂涉疑十三镮金帶式圍水精床豎笠術施體味潼關慰輯韋柔烏黴黴憲牍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