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塗山的意思、塗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塗山的解釋

(1) [Tushan] 傳說禹會諸侯及娶妻之地方

禹合諸侯于 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左傳·哀公七年》

塗山者, 禹所取妻之山也。——《越絕書·記地傳》

(2) 具體位置說法不一,一說在今浙江西北,一說在安徽蚌埠西

詳細解釋

(1).古國名。相傳為 夏禹 娶 塗山 女及會諸侯處。《書·益稷》:“予創若時,聚于 塗山 。” 孔 傳:“ 塗山 ,國名。”

(2).山名。其所在有三說:(1)在今 安徽 懷遠縣 東南、 淮河 東岸,又名 當塗山 。《左傳·哀公七年》:“ 禹 合諸侯於 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 杜預 注:“ 塗山 在 壽春 東北。”《史記·夏本紀》:“予辛壬娶 塗山 ,辛壬癸甲,生 啟 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司馬貞 索隱:“ 皇甫謐 雲‘今 九江 當塗 有 禹 廟’,則 塗山 在 江 南也。”參閱《太平寰宇記·濠州》。(2)在今 四川 重慶市 巴縣 。俗名 真武山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 禹 娶於 塗 ,辛壬癸甲而去,生子 啟 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 江州 塗山 是也,帝 禹 之廟銘存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 之北岸有 塗山 ,南有 夏禹 廟、 塗君 祠,廟銘存焉。”(3)在今 浙江 紹興縣 西北。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塗山 者, 禹 所娶妻之山也,去縣五十裡。” 張宗祥 校注:“《越絶》《吳越春秋》皆指 會稽 。”

(3). 塗山 女, 夏禹 的妻子。 漢 劉向 《列女傳·魏曲沃負》:“ 夏 之興也以 塗山 ,亡也以 末喜 。”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 塗山 四日離 大禹 ,你直恁地捨不得分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塗山”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涉及曆史、地理和文化傳說,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古國名
    相傳為夏禹娶塗山女及會諸侯之地。據《左傳·哀公七年》記載,“禹合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此處塗山被視為大禹治水後統一諸侯的重要地點。

  2. 山名
    塗山的地理位置存在三種主流說法:

    • 安徽懷遠縣東南:位于淮河東岸,又名“當塗山”,是現今安徽蚌埠市禹會區的塗山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有禹王宮、啟母石等曆史遺迹。
    • 四川重慶巴縣:俗名“真武山”,《華陽國志》記載此處有禹廟及塗君祠。
    • 浙江紹興西北:漢代《越絕書》稱其為“禹所娶妻之山”。

二、曆史傳說與文化象征

  1. 大禹相關傳說

    • 塗山是大禹娶妻(塗山女)及首次大會諸侯的地點,象征早期國家治理的雛形。
    • 民間有“禹娶塗山女”的故事,傳說中塗山女為九尾狐化身,這一形象在《狐妖小紅娘》等現代作品中衍生為“塗山氏”的浪漫愛情象征。
  2. 中華文明起源意義
    塗山被視為大禹治水導淮的基地,是中國最早王朝國家形态的誕生地之一。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景點的詳細信息(如安徽塗山景區),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塗山

塗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塗和山兩個字。

塗這個字由左邊的氵(三點水)和右邊的餘(字的音符)組成。它的基本筆畫有10畫,屬于常見的漢字之一。

山這個字由左邊的山字旁和右邊的彡(三個一)組成。它的基本筆畫有3畫,也是常見的漢字之一。

塗山一詞的來源并沒有明确的記載。塗的本義為抹、擦,山則代表高大的地形。将塗和山兩個字結合起來,可理解為擦拭山體,或指山上的痕迹、印記。

在繁體字中,塗山的寫法并沒有明顯的差異,一般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塗山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具體的寫法已經無從考證。

例句:

1. 他經過塗山時,發現山腰上有數個塗鴉。

2. 我們頂着塗山上去,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氣。

3. 那塊塗山上青青的樹林綿延至遠方。

組詞

塗山組詞舉例:塗山如畫、塗山一脈、山塗、塗山之行等。

近義詞

塗山的近義詞有:山脈、群山、山嶺。

反義詞

塗山沒有明顯的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選擇相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