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身。
“托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托軀”意為托身,指将身體寄托于某處或某種狀态,常用于表達依托、栖身之意。該詞由“托”(寄托、依靠)和“軀”(身體)組合而成,強調身體層面的依附關系。
古代詩文例證
如元代戴表元詩句:“燕是孝義鳥,常栖孝義家……以此托軀羽,禍福審不差。”此處以燕子擇良木而栖,比喻托身于仁義之地。
晉代左芬《齊杞梁妻贊》中“遂赴淄川,托軀清津”則通過投水行為,暗含以身軀寄托精神追求的深意。
語境特點
多用于描述人物或事物依附特定環境或對象,常見于古典文學及哲理表達,帶有一定文言語體色彩。
“托軀”通過簡潔的構詞傳遞了身體與精神雙重寄托的内涵,其文學性和象征性使其在傳統文本中具有獨特表現力。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藝文類聚》等古籍。
托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扌和身。扌是手部的意思,身表示人的身體。托軀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扌和身。
托軀的筆畫數為6畫。由于扌部分隻有2畫,身部分有4畫,因此托軀的總共筆畫數是6畫。
托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一章中。這個詞語形象地描述了人的軀體被托起或支撐的意象。
在繁體中文中,托軀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托軀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具體的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考證。
以下是托軀這個詞的一個例句:
他年紀雖大,但仍能自理日常生活,托軀而行。
托軀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 托身:托舉、托起
- 身托:身體、身軀
- 托舉:舉起、擡起
- 托起:支撐、扶起
- 仰托:依賴、依靠
與托軀有近義關系的詞語包括身體、軀體。與托軀相反的詞語包括倒下、垮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