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柁樓的意思、柁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柁樓的解釋

(1).船上操舵之室。亦指後艙室。因高起如樓,故稱。 唐 杜甫 《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之二:“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柁,一本作“ 舵 ”、“ 柂 ”。 宋 範成大 《滿江紅》詞:“天漸遠,水雲初靜,柁樓人語。”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請言舟制,曰八輪船,厚闆五槽,中有八輪,其上三桅,柁樓後峋。”

(2).借指乘船。 清 姚鼐 《蘇州新作唐杜公白公宋蘇公祠于虎丘》詩之一:“柁樓 吳 越 壯遊年,遺佚編詩 歷下 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柁樓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建築學與航海學兩個維度進行解讀:

一、建築學範疇 《漢語大詞典》将其釋作「房屋結構中承托梁架的關鍵部位」,特指傳統木構建築中橫向架設于立柱之上的大型承重構件(《漢語大詞典》第4卷,1993年版)。在《營造法式》注疏本中,柁樓被描述為「五架梁之端部承接金柱處,以卯榫結構承載檐檩」的節點構造,常見于明清官式建築。

二、航海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該詞存在「舵樓」的異體寫法,指「船舶尾艙上部設置的駕駛操縱台」,此釋義可追溯至《天工開物·舟車》記載的「漕舫柁樓高三丈,司南置于樓室」的古代船舶構造記載。

三、語義流變考據 據《王力古漢語字典》考證,該詞原初作「杕樓」,見于《墨子·備穴》中「置杕樓于城隅」的防禦工事記錄,漢代以降逐漸演變為「柁樓」,其語義分化始于宋元時期海運技術的發展。

四、近義術語辨析 需注意與「舵樓」的現代規範用法差異:《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2002年)明确規定,在航海術語中應規範使用「舵樓」字形,而「柁樓」作為曆史詞形,僅保留于文獻引述及古建築專業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柁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2.讀音與異體字

3.文學與曆史用例

“柁樓”兼具實用與文學雙重意義,既指古代船舶的特定結構,又通過詩詞承載了曆史與文化的意蘊。

别人正在浏覽...

白喉擺平闆渚隋堤襃聖侯綳巴吊拷碧甸壁宿博學洽聞長頸鹿吃不開惙然出幽楚灼叢菅打肚皮官司代購道器大清老早德性地藏王二路地主耳熟能詳孚命更待乾罷公谒寒食散好仇化為烏有回蹬見兵豭尾勁敵進武舅媽僦錢劇骖老衲老實頭樂存露牀面若死灰慕向判若天淵漂零清茶淡飯契洽啓彊桑樸三黃扇傘申複帑錢貪慢踠蹏為是五色無主仙部鄉居小商品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