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粟的意思、脫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粟的解釋

[unshelled rice] 粗糧,隻脫去谷皮的粗米。

布袍脫粟。——清· *********《明史》

詳細解釋

糙米;隻去皮殼、不加精制的米。《晏子春秋·雜下二六》:“ 晏子 相 景公 ,食脫粟之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食一肉脫粟之飯。” 司馬貞 索隱:“脫粟,纔脫穀而已,言不精鑿也。” 唐 陸龜蒙 《杞菊賦》序:“我衣敗綈,我飯脫粟。”《明史·海瑞傳》:“布袍脫粟,令老僕藝蔬自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清僧》:“餉以脫粟則食,酒肉則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脫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解釋

脫粟(拼音:tuō sù)指糙米,即僅去除稻谷外殼而未精細加工的米,屬于粗糧的一種。其字面意思為“脫去谷皮”,保留了米的原始形态,口感較為粗糙,常見于古代或生活簡樸的場景。


二、詳細釋義

  1. 本義
    指未經精磨的粗米。例如《史記》中記載“食一肉脫粟之飯”,強調飲食的簡單樸素。

  2. 引申義
    在古籍中,常以“脫粟”形容生活清貧或節儉。如《明史》提到“布袍脫粟”,描述人物衣着粗布、飲食粗粝的狀态。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1. “窦建德不好酒色,常食菜蔬、脫粟之飯。”(形容人物節儉)
  2. “自成脫粟粗粝,與其下共甘苦。”(體現與下屬同甘共苦)

五、注意

部分資料(如)提到“脫粟”有“擺脫束縛”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粟》的意思

《脫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離開麥粒或稻粒的苞穗。在深入解釋上,它還可以引申為擺脫束縛或跳出困境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脫粟》這個字可以拆分為“⺆”和“粟”兩個部首。

“⺆”是一個由兩個丿組成的偏旁部首,表示麥穗的樣子。

“粟”是一個意為“谷物”或“稻谷”的自體部首,指的是稻米、麥子等農作物。

整個字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脫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禮記·曲禮上》中的一句話:“春将自脫弋粟,會弈。”在古代,人們常常用脫粟來比喻擺脫束縛或辭别困厄。

繁體字“脫穌”是《脫粟》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脫粟”的寫法有一定變化。

在西漢時期,漢字“脫粟”的寫法為“離穫”,用兩個字“離”和“穫”組成,表示離開稻穗。

而到了明代以後,《脫粟》開始以單個字形式存在,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和組詞

1. 他在經曆了艱苦的努力後,終于脫粟成功。

2. 不要被過去的困境所束縛,勇敢地向前邁出脫粟的一步。

組詞:脫俗、脫穎而出、脫胎換骨、穀粟、谷粒。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擺脫、解脫、突破。

反義詞:束縛、困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