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鼍皷的意思、鼍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鼍皷的解释

见“ 鼉鼓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鼍皷”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现通常写作“鼍鼓”,其含义可拆解如下:

  1. 字义解析

    • 鼍(tuó):指扬子鳄,又称鼍龙,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鳄类,古代文献常用此字。
    • 皷(gǔ):为“鼓”的异体字,指打击乐器。古时“皷”与“鼓”通用,如《说文解字》中“鼓”的篆书即写作“皷”。
  2. 词义解释 “鼍鼓”字面意为用鼍皮蒙制的鼓。古代扬子鳄皮坚韧,适合制鼓,《诗经·大雅·灵台》中“鼍鼓逢逢”即描述其声响浑厚,用于宫廷礼仪或军事仪式。

  3. 文化意义 鼍鼓在古代象征权力与威严,多用于祭祀、庆典或战场助威。其声响也被认为有驱邪作用,如《礼记》记载鼍鼓用于“逐疫”仪式。

  4. 现代关联 现今扬子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鼍鼓制法已失传,但该词仍见于文学典故,如郭沫若《棠棣之花》中借“鼍鼓”渲染历史氛围。

“鼍皷/鼍鼓”是古代以扬子鳄皮制作的礼乐用鼓,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礼乐制度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鼍皷的意思

《鼍皷》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指的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在古代,鼍皷是一种由动物皮革制成的鼓,常用于军队和庆祝活动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汉字拼音顺序,可将鼍皷拆分为部首鼠(shǔ)和部首皮(pí)。根据笔画数,鼍皷共有13画。

来源和繁体

《鼍皷》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鼓钟》篇,形容了鼓声激昂,鼓点高亢的场景。这个词语在古代中文中的拼音为túgǔ。在繁体中文中,鼍皷通常被写作「鼃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鼍皷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常见的写法为「鼃鼓」,鼓部下方有一个「鼃」字旁,表示乐器为一种鼓类。还有一种简化的写法为「鼍鼓」,鼓部下方只有一个「鼍」字旁。

例句

1. 那支乐队的鼍皷声音激烈,令人热血沸腾。

2. 鼍皷的节奏使整个庆祝活动更加热闹。

组词

- 鼍鸣:指鼍的叫声。

- 皷曲:指演奏鼍皷的乐曲。

- 鼓乐:指用鼓类乐器演奏的音乐。

近义词

鼓、擂鼓、击鼓

反义词

箫、笛、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