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鼍皷的意思、鼍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鼍皷的解释

见“ 鼉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鼍皷(tuó gǔ)是古代以鼍龙(即扬子鳄)皮蒙制的打击乐器,属于礼乐文化中的重要器物。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 字词本义

    “鼍”指鼍龙,即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扬子鳄;“皷”为“鼓”的异体字,二字合称特指鳄皮蒙制的鼓。《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以鼍皮为鼓”的材质特征。

  2. 礼制功能

    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礼乐制度中“鼍鼓”被纳入祭祀体系,用于春祭仪式,其声如雷的特性被赋予沟通天地的象征意义。考古发现殷墟侯家庄1217号墓出土鳄鱼皮木腔鼓,印证了商周时期鼍鼓的礼器地位。

  3. 文学意象

    《诗经·大雅·灵台》中“鼍鼓逢逢”描绘了周文王园林中的奏乐场景,汉代郑玄注疏强调其“作乐崇德”的教化功能。唐代李商隐《听鼓》诗更以“鼍鼓高悬夜未央”营造出庄严的宫廷氛围。

  4. 文化衍变

    宋代以后因扬子鳄数量锐减,鼍鼓逐渐被牛皮鼓替代,但其文化符号仍存于戏曲“鼍更”等术语中。《清史稿·乐志》记载宫廷雅乐保留鼍鼓形制,作为礼乐传承的象征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鼍皷”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现通常写作“鼍鼓”,其含义可拆解如下:

  1. 字义解析

    • 鼍(tuó):指扬子鳄,又称鼍龙,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鳄类,古代文献常用此字。
    • 皷(gǔ):为“鼓”的异体字,指打击乐器。古时“皷”与“鼓”通用,如《说文解字》中“鼓”的篆书即写作“皷”。
  2. 词义解释 “鼍鼓”字面意为用鼍皮蒙制的鼓。古代扬子鳄皮坚韧,适合制鼓,《诗经·大雅·灵台》中“鼍鼓逢逢”即描述其声响浑厚,用于宫廷礼仪或军事仪式。

  3. 文化意义 鼍鼓在古代象征权力与威严,多用于祭祀、庆典或战场助威。其声响也被认为有驱邪作用,如《礼记》记载鼍鼓用于“逐疫”仪式。

  4. 现代关联 现今扬子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鼍鼓制法已失传,但该词仍见于文学典故,如郭沫若《棠棣之花》中借“鼍鼓”渲染历史氛围。

“鼍皷/鼍鼓”是古代以扬子鳄皮制作的礼乐用鼓,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礼乐制度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暗事骜侻边垂剥削不绝如发朝长城卫赤族蜍蟾次题当壮番地返櫂沸热赙助该典干本高衲宫阃观睹光猷馆置韩冯城鸿断鱼沉黄碝戽水骄怒镜机卝人懔厉廪振鹿超陆畜落胆灭族鸟申尼姑挪移般伏嫔娥屏扞倩倩晴沙起现绕梁三日涉世损伤誊録所天衷铁弗桐乡头厅网路万壑争流伟然乌金下晡相嚷遐遗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