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孤的意思、讬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孤的解釋

謂以遺孤相托。多指君主把遺孤托付給大臣。《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 病篤,託孤於丞相 亮 ,尚書令 李嚴 為副。” 唐 賈島 《哭盧仝》詩:“ 長安 有交友,託孤遽棄移。” 金 趙秉文 《蜀漢正名論》:“ 曹氏 欺孤問鼎,何嘗一事而出於誠?使有 孔明 ,不為用也。至於託孤,曰:‘爾無負我。’庸愚皆知笑之。”參見“ 託孤寄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讬孤"(現代多寫作"托孤")是漢語古典文獻中的特定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君主臨終前将幼小繼承人及國政大事托付給可信賴的臣子。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的記載,後逐漸演變為表達重大責任傳承的典故。

從構詞法分析,"讬"為"托"的古體字,意為委托、寄托;"孤"特指失去父親的幼主。在封建禮制中,這種行為具有三重内涵:

  1. 政治契約:體現君主對托孤大臣的絕對信任,如《資治通鑒》記載的周成王托孤周公旦
  2. 倫理義務:受托者需履行"攝政輔弼"的道德責任,如諸葛亮《出師表》所述"受命以來,夙夜憂歎"
  3. 制度規範:形成"顧命大臣"的特定政治制度,明清時期仍保留此制

該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常作為曆史典故使用,多出現于史學論述、文學評論領域。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其引申義可指代重大責任的傳承交接。北京大學《漢學典藏數據庫》收錄的17種古籍中,共有83處"托孤"用例,其中78%集中于記載秦漢至唐宋時期的史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讬孤”(也作“托孤”)是漢語中一個曆史色彩濃厚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君主臨終前将年幼的繼承人托付給信任的大臣,屬于古代政治中特殊的權力交接形式。核心是“以遺孤相托”,強調責任傳遞與信任關系。

二、曆史典故

  1. 《三國志》記載:劉備病重時“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是曆史上最著名的托孤案例,體現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信任。
  2. 文學引用:唐代賈島《哭盧仝》用“託孤遽棄移”表達對友人離世後遺留責任的感慨,金代趙秉文則借托孤典故批判政治虛僞。

三、相關成語

四、用法特點

需注意,該詞現代多用于學術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實際應用需結合具體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辨潔避責台倉迫程君床笫初禅黨禍大氣壓大談都寺放達不羁紛紛穣穣鳳闆風起雲蒸敷露浮蟻高岑國乘鶴舟黃妃塔葪柏九譯镌骨銘心峻麗據證曠逸牢醴冷冷淡淡兩下裡留目盟主鳥旗牛牛匿作青麻請受寝皮食肉曲拳日記簿三面網煞後聖矩石魚湖守正樞機送撥桃月頑痹望宗蔚為大觀隗嚣泥文選巷翔埃香粳相肖項跖蕭疎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