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遺孤相托。多指君主把遺孤托付給大臣。《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 病篤,託孤於丞相 亮 ,尚書令 李嚴 為副。” 唐 賈島 《哭盧仝》詩:“ 長安 有交友,託孤遽棄移。” 金 趙秉文 《蜀漢正名論》:“ 曹氏 欺孤問鼎,何嘗一事而出於誠?使有 孔明 ,不為用也。至於託孤,曰:‘爾無負我。’庸愚皆知笑之。”參見“ 託孤寄命 ”。
“讬孤”(也作“托孤”)是漢語中一個曆史色彩濃厚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指君主臨終前将年幼的繼承人托付給信任的大臣,屬于古代政治中特殊的權力交接形式。核心是“以遺孤相托”,強調責任傳遞與信任關系。
需注意,該詞現代多用于學術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實際應用需結合具體語境。
讬孤(tuō g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請求幫助或訴求的含義。它可以用來形容向他人尋求幫助、呼喚援助、請求關切。
讬字是由"言"和"十"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拼音是tuō,總共有7個筆畫。孤字則由"子"部首構成,它的拼音是gū,總共有5個筆畫。
讬字最早來源于《康熙字典》中,當時的寫法為説。繁體寫法為託,現代漢字簡化後寫作讬。
在古代,讬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半部分為"言"部首,下半部分為"凸"。讬的古體寫法為說,表示了以言語來表達的含義。
1. 他讬孤于朋友,希望能獲得幫助和支持。
2. 在困境中,她毫不猶豫地讬孤于家人。
讬請、讬求、讬告、讬詞、讬助
求助、尋求、請求、訴求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