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糧積草的意思、屯糧積草的詳細解釋
屯糧積草的解釋
儲存糧食和草料。
詞語分解
- 屯糧的解釋 屯田上繳的稅糧。《明史·憲宗紀》:“秋七月己酉,免天下軍衛屯糧十之三。”《明史·平陽王濟熿傳》:“内使 劉信 等數十人告 濟熿 擅取屯糧十萬餘石,欲應 高煦 ,并發其宮中詛咒事。”
- 積草的解釋 .指草甸。《管子·立政》:“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存留野草。《管子·權修》:“野不積草,農事先也;府不積貨,藏於民也。”.指貯積飼料。 清 李漁 《比目魚·寇發》:“故此就在萬山之中,招兵買馬
網絡擴展解釋
“屯糧積草”是一個古代常用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指儲存糧食和草料,主要用于軍事備戰或應對長期需求。其中“屯”與“積”均有聚集、儲備之意,強調對物資的系統性囤積。
2.出處與典故
- 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回,描述曹操在天蕩山儲備糧草的情節:“此去有山,名天蕩山,山中乃曹操屯糧積草之地。”
- 這一場景體現了古代戰争中糧草儲備的重要性,後成為經典用例。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描述備戰或長期規劃。
- 成語結構:聯合式,由“屯糧”和“積草”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強調全面儲備。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
4.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積草屯糧:詞序調換,含義相同,如《水浒傳》中“積草屯糧”的用法。
- 蜂擁蟻屯:形容人群或物資密集聚集的狀态,可作接龍成語。
5.字源解析
- “屯”字甲骨文形似草木初生,本義為艱難生長,後引申為聚集、駐紮(如屯兵)。
- 結合“積”字,強化了“持續儲備”的動态過程。
該成語源自軍事策略,現可泛指導向性儲備行為,常見于曆史文本或文學創作。如需進一步了解《三國演義》原句或字源考據,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屯糧積草
《屯糧積草》是一個成語,意為儲存糧食和飼草。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屯(tún)和糧積草(liáng jī cǎo)。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屯:由屍部和屮部組成,共5畫。
糧:由米部和艮部組成,共10畫。
積:由禾部和忌部組成,共10畫。
草:由艹部和早部組成,共9畫。
來源和繁體
《屯糧積草》一詞來源于古代農業社會,農民們在豐收季節會将糧食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在農田邊緣或草地上堆積草料,也是用來備草料的。
繁體字為「屯糧積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積」的字形和「己」非常相似,都是三個橫的組合。此字的古寫有「禾見冉」。
例句
農民們在豐收後屯糧積草,以備後續長時間的需要。
軍隊在戰争期間常常要提前屯糧積草,以确保戰鬥力的持續。
組詞
屯糧、積草翻開了這座散財山的鑰匙,誰不知道這條法子?
屯積、糧食、草地、農田、豐收。
近義詞
積蓄、儲備。
反義詞
消耗、耗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