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糧積草的意思、屯糧積草的詳細解釋
屯糧積草的解釋
儲存糧食和草料。
詞語分解
- 屯糧的解釋 屯田上繳的稅糧。《明史·憲宗紀》:“秋七月己酉,免天下軍衛屯糧十之三。”《明史·平陽王濟熿傳》:“内使 劉信 等數十人告 濟熿 擅取屯糧十萬餘石,欲應 高煦 ,并發其宮中詛咒事。”
- 積草的解釋 .指草甸。《管子·立政》:“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存留野草。《管子·權修》:“野不積草,農事先也;府不積貨,藏於民也。”.指貯積飼料。 清 李漁 《比目魚·寇發》:“故此就在萬山之中,招兵買馬
專業解析
“屯糧積草”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屯糧”和“積草”兩個動詞短語并列組成,字面意為儲存糧食、積聚草料,現多用于比喻為應對緊急情況或長遠需求提前儲備物資。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層解析:
-
字詞釋義
- 屯: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屯”意為聚集、儲存,如“屯兵”“屯貨”。
- 糧:指谷物類食物,如稻、麥等,是維持生存的基礎物資。
- 積:表示長期累積,《說文解字》釋為“聚也”,強調持續性的儲備行為。
- 草:原指飼草,古代常用于喂養戰馬,後引申為廣義的物資。
-
曆史淵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軍事語境。例如《三國志》中記載“豫州軍雖弱,然屯糧積草,固守疆界”,指軍隊為長期作戰儲備糧草。後擴展至民生領域,如《資治通鑒》提及災荒時“官府屯糧積草以濟民”。
-
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屯糧積草”多比喻個人或組織為應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經濟危機)所做的物資準備。例如《人民日報》曾用“企業屯糧積草,增強抗風險能力”描述疫情期間企業的資金儲備策略。
-
文化引申
成語隱含居安思危的智慧,與《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思想相契合,強調未雨綢缪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
“屯糧積草”是一個古代常用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指儲存糧食和草料,主要用于軍事備戰或應對長期需求。其中“屯”與“積”均有聚集、儲備之意,強調對物資的系統性囤積。
2.出處與典故
- 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回,描述曹操在天蕩山儲備糧草的情節:“此去有山,名天蕩山,山中乃曹操屯糧積草之地。”
- 這一場景體現了古代戰争中糧草儲備的重要性,後成為經典用例。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描述備戰或長期規劃。
- 成語結構:聯合式,由“屯糧”和“積草”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強調全面儲備。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
4.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積草屯糧:詞序調換,含義相同,如《水浒傳》中“積草屯糧”的用法。
- 蜂擁蟻屯:形容人群或物資密集聚集的狀态,可作接龍成語。
5.字源解析
- “屯”字甲骨文形似草木初生,本義為艱難生長,後引申為聚集、駐紮(如屯兵)。
- 結合“積”字,強化了“持續儲備”的動态過程。
該成語源自軍事策略,現可泛指導向性儲備行為,常見于曆史文本或文學創作。如需進一步了解《三國演義》原句或字源考據,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崩落邊戈滮灑别外兵革兵隸波競慘厲赤焮沖漠無朕垂盼兜羅被二姓之好剛獝廣崇龜袋國内函管皇娥環行揮染晦淫江珧介使警覺覺人覺世鈞天抅肆遼視面對沐猴冠南庭狃勝攀折棚帳啓機清書啟土筌相任内仁至義盡三大戶桑蠶絲森翳生全市石矢書屍素雙月堂帖子潭瀹饕口饞舌調三窩四聽聞通常舃鹵文蓺下等先舊銷魂奪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