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牌名。取自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或拾翠羽”句。雙調六十八字,前後片各七句,四仄韻。參閱《詞譜》卷十六。
“拾翠羽”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詞牌名,其解釋可結合文學典故和詞調特點分為以下幾點:
詞牌來源
該詞牌名取自三國時期曹植《洛神賦》中“或拾翠羽”一句,形容洛神采撷翠鳥羽毛的輕盈姿态。後演變為固定詞調,屬仄韻格律。
格律特點
雙調六十八字,前後片各七句,四仄韻,具體平仄格式可參考《詞譜》卷十六的記載。
“拾翠”的文學意象
原意是拾取翠鳥羽毛作裝飾(如《洛神賦》中的描寫),後引申為女子春日踏青遊玩的詩意場景。例如杜甫《秋興》中“佳人拾翠春相問”即化用此典。
延伸關聯
需注意“拾翠”與“拾翠羽”的區别:前者是文學意象,後者是詞牌名。但二者均源于曹植的同一典故,體現古典詩詞對自然意象的化用傳統。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牌的具體詞例或曆史演變,可查閱《詞譜》《洛神賦》等文獻,或中提及的高權威性來源。
《拾翠羽》是指撿拾到的翠綠色的羽毛。翠綠的顔色象征着美麗和生機,而羽毛則象征着自由和輕盈。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文學作品或者藝術品等有着翠綠色調的作品。
《拾翠羽》的拆分部首是《》。其中,“拾”字的部首是手(扌),筆畫是8;“翠”字的部首是羽(⺶),筆畫是17;“羽”字的部首也是羽(⺶),筆畫是6。
《拾翠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創作。古代文人喜歡用“拾翠羽”來形容他們所得到的美好靈感或佳作。這個詞也常常被用來形容藝術品或文學作品中更綠意盎然的描寫。
《拾翠羽》的繁體字是「拾翠羽」。繁體字在傳統的漢字書寫中,使用了更多的筆畫和線條,形态更加複雜。
在古時的漢字書寫中,「拾」字的寫法與現代沒太大變化;「翠」字的古字形變化較大,類似一個人頭戴羽冠的形狀,整個字形比現代字更為複雜;「羽」字的古字形較為類似現代的形狀,隻是線條更加圓潤。
1. 他的詩歌像是從大自然的寶庫中拾翠羽般充滿着生機和美麗。
2. 這幅畫展現了大自然中一片翠綠的森林,簡直就像是拾翠羽一樣令人心曠神怡。
1. 拾取:撿拾。
2. 翠綠:綠得像翡翠一樣的顔色。
3. 羽絨:由鳥類的羽毛制成的保暖材料。
1. 拾取:撿拾。
2. 綠意盎然:富有綠色生機勃勃的意境。
1. 黑暗:與翠綠相反的顔色。
2. 沉重:與輕盈相反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