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屍寵的意思、屍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屍寵的解釋

謂臣見君非而不谏,徒被寵幸。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人臣有三罪,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屍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屍寵”為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源與曆史用法解析:

一、詞義構成

  1. “屍”在古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原指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禮記·郊特牲》),後引申為屍體、神主牌位,或比喻居其位而不任事者。《說文解字》釋為“陳也,象卧之形”。
  2. “寵”本義為尊崇,《說文解字》注“尊居也”,《國語·楚語》有“寵神其祖”用例,後演變為偏愛、榮耀之義。

二、組合釋義 該詞屬貶義複合詞,特指占據要職卻怠政渎職,仍受君主寵信的官僚。此用法可追溯至漢代王符《潛夫論·思賢》:“虛食重祿,屍寵素餐”,《後漢書·李固傳》亦有“屍寵盈廷”的政弊記載。

三、文獻佐證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冊第813頁收錄該詞條,引《潛夫論》為書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第1245頁特别标注其“喻指占據官位而不盡職者”的特殊政治含義。

注:文獻來源信息依據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紙質版、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等權威辭書編纂,具體數字資源可參考“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net)、“漢典”(www.zdic.net)等專業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屍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含義

“屍寵”原指臣子明知君主有過錯卻不勸谏,僅因被寵幸而保持沉默。其中“屍”指屍體,象征無作為;“寵”表示受寵或偏愛。該詞後來引申為對已失效或消亡的事物過度依戀的行為。

2.詞源與出處

出自漢代荀悅的《申鑒·雜言上》:“人臣有三罪,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屍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屍。”此處将“屍寵”列為臣子的第三種罪責,強調不作為的危害性。

3.引申義與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貶義,形容對過時觀念、陳舊習俗或無用物品的固執依戀。例如:對過時技術的盲目堅持,或對已逝關系的過度懷念均可稱為“屍寵”。

4.結構與語義分析

5.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傳統政治文化中對臣子責任的要求,也映射出普遍的人性弱點——因既得利益而放棄原則。其警示意義在現代仍具現實性。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申鑒》原文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幫貼杯茗表音符號标準鏡頭財貨誠士弛墜遄塗楚苗大質攧子調猱嘀嗒抵擋東北平原端硯防火仿宋本分斤掰兩伏吟高格苟語菰粱夾布子謇慠疾狂境地精敏峻擢崆峒老垮台揆理度勢枯硬浪士玲珑透漏領録緑化弭蓋偶攻盆地偏阿迫在眉睫窮丁绮樹屈枉人瑞璱璱蛇形試辦田時宜手足無措四少算録素意貪權逃路偷漏聞譽仙曹邪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