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臣見君非而不谏,徒被寵幸。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人臣有三罪,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屍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屍。”
“屍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屍寵”原指臣子明知君主有過錯卻不勸谏,僅因被寵幸而保持沉默。其中“屍”指屍體,象征無作為;“寵”表示受寵或偏愛。該詞後來引申為對已失效或消亡的事物過度依戀的行為。
出自漢代荀悅的《申鑒·雜言上》:“人臣有三罪,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屍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謂之屍。”此處将“屍寵”列為臣子的第三種罪責,強調不作為的危害性。
現代多用于貶義,形容對過時觀念、陳舊習俗或無用物品的固執依戀。例如:對過時技術的盲目堅持,或對已逝關系的過度懷念均可稱為“屍寵”。
該詞反映了傳統政治文化中對臣子責任的要求,也映射出普遍的人性弱點——因既得利益而放棄原則。其警示意義在現代仍具現實性。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申鑒》原文或相關古籍解析。
屍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屍體的崇拜和依戀,以及與屍體有關的特殊寵物。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些病态、惡趣味的人對屍體的特殊喜好。
屍寵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屍(shī)和寵(chǒng)。屍的意思是屍體,寵的意思是寵愛或寶貝。屍由三畫組成,寵由宀和寸兩部分組成,總共三筆。
屍寵一詞最早出現在現代網絡文學和動畫等娛樂作品中,用來形容一些主角和他們的寵物之間的特殊關系。這個詞由于其神秘、另類的意味,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和讨論。
屍寵的繁體字為「屍寵」,發音與簡體字相同,隻是字形有所不同。
在古代,「屍」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字形比較複雜;「寵」字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他對于屍寵的病态追求令人不寒而栗。
屍體、屍首、屍源、寵物、寵溺、寵幸等。
屍魅、屍情、屍戀,這些詞也帶有對屍體的病态情感。
正常、健康、愛情等詞與屍寵相反,表達了與屍體無關的正常情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