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怒的意思、慚怒的詳細解釋
慚怒的解釋
羞慚憤怒。《舊唐書·李寶臣傳》:“﹝ 田承嗣 ﹞使告 寳臣 曰:‘ 河内 有警急,不暇從公。石上讖文,吾戲為之耳!’ 寳臣 慚怒而退。”
詞語分解
- 慚的解釋 慚 (慚) á 羞愧:慚愧。羞慚。慚色。慚懼。慚怍。慚赧。慚顔。自慚形穢。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怒的解釋 怒 ù 生氣,氣憤:怒色。怒視。怒叱。怒罵。惱怒。息怒。 氣勢盛:怒濤。怒火。心花怒放。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雲南省:怒族。 譴責:“若不可教而後怒之”。 喜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慚怒”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án nù,由“慚”(羞愧)和“怒”(憤怒)兩個語素構成,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既感到羞恥又産生憤怒的複雜情緒。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慚怒”指因自身過失或不足被揭露時,既羞愧又憤怒的心理狀态。例如,當一個人因錯誤被批評,可能因羞愧而自責,同時因被指責而憤怒,形成矛盾情緒。
2.詞源與結構
- “慚”:表示羞愧、自責,如“慚愧”“自慚形穢”。
- “怒”:表示生氣、憤慨,如“惱怒”“怒火”。
兩者結合後,強調因羞愧引發的憤怒反應。
3.文獻用例
《舊唐書·李寶臣傳》記載了典型用例:田承嗣以戲言搪塞李寶臣,導緻後者“慚怒而退”,生動體現了因被戲弄而産生的羞憤交加之情。
4.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羞憤、惱羞成怒(側重憤怒掩蓋羞愧)。
- 反義詞:坦然、無動于衷(無羞愧或憤怒情緒)。
5.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際沖突或自尊受損的情境,如被當衆揭短、遭欺騙後醒悟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舊唐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慚怒(Cán Nù)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忄”是形聲部首,表示與情感相關的事物,“罒”是會意部首,表示困窘或羞愧的狀态。這個詞共有14個筆畫。
“慚怒”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形成于晚唐至宋代。在繁體字中,拼寫為「慚怒」。“慚”為“慚”的繁體形式,保留了原始漢字的古老外形。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慚怒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唐代文字學家對“慚”的寫法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是将“忄”寫在“句”字旁,另一種是将“忄”寫在“艮”字下方。至于“怒”,則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記錄,所以可能在古代以來一直以這樣的形式寫作。
以下是一些使用“慚怒”這個詞的例句:
1. 在犯了錯誤時,他非常慚怒。
2. 她慚怒地低下了頭,表示道歉。
3. 他的強勢言談令人十分慚怒。
和“慚怒”相關的組詞有:慚愧、愧怍、慚悔、懊悔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一種因為自己的行為或态度而感到内疚、忏悔或懊悔的情感。
與“慚怒”近義的詞語包括:害臊、羞愧、慚愧等。這些詞都表達了一個人對自己的過錯或尴尬感到不安或難堪的情緒。
相反地,“慚怒”的反義詞有自得、驕傲、得意等。這些詞語傳達了一個人因為自己的成功或優越感而感到滿足和自豪的情緒。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