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市舶的意思、市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市舶的解釋

(1).古代中國對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稱。亦指海外貿易。《新唐書·盧奂傳》:“污吏歛手,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幹其法,遠俗為安。”《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四年》:“有胡人上言海南多珠翠奇寶,可往營緻,因言市舶之利。”《明史·外國傳四·琉球》:“貢使至 浙江 ,典市舶者復請籍其所齎。”

(2).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稱。《宋史·食貨志下八》:“九年, 集賢殿 修撰 程師孟 請罷 杭 , 明州 市舶,諸舶皆隸屬 廣州 一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市舶”是古代中國與海外貿易相關的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構成
    “市”指市場、商貿活動,“舶”指大型船舶。組合後泛指中外互市商船或海外貿易行為。例如《新唐書》記載:“污吏歛手,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幹其法”,此處“市舶”即指貿易商船。

  2. 引申含義
    常被用來形容經濟繁榮、商貿興盛的景象,如“市舶之利”即指海外貿易帶來的收益。


二、曆史語境中的演變

  1. 唐宋元時期
    泛指中外互市的所有商船,政府通過設立市舶使(唐代)或市舶司(宋代)管理貿易,征收“舶腳”(關稅)。南宋尤其重視市舶制度,以“招徕遠人,阜通貨賄”為目的。

  2. 明清時期

    • 明代初期僅允許外國使節船隻(稱“貢舶”)附帶商貨,禁止民間商船(“商舶”)出海。
    • 清代則專指外國商船,本土船隻受“海禁”政策限制。

三、相關管理機構


“市舶”既指具體的貿易船舶或海外商貿活動,也代指相關管理機構。其内涵隨朝代政策變化而調整,是研究中國古代海外貿易史的重要概念。如需深入,可查閱《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市舶》是什麼意思

《市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市》指的是城市或市場,經過買賣交易的地方;《舶》則指的是大型船隻。因此,《市舶》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城市中進行航運和貿易的船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市舶》的拆分部首是「巳」和「舟」,分别位于左右兩側。其中「巳」為天幹的第六位,常見于一些表示時間或方位的詞彙中;「舟」則表示航運的船隻。根據筆畫數計算,「巳」有三畫,「舟」有六畫。

來源與繁體

《市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出現于《說文解字》一書中。在繁體字中,「市」保留了原始的寫法,而「舶」則稍作改動,筆畫變為七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市舶》一詞的表示方式稍有不同。古時候,《市》字的左側是由「亠」和「丿」兩個部首組成的;而《舶》字的舟部下方則有一個額外的「白」字。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僅在一些古文獻或碑刻中會出現。

例句

1. 這個城市擁有一個繁忙的港口,各種《市舶》在這裡進出。

2. 他的家族世代從事《市舶》的生意。

組詞

1. 市場:指的是進行商品買賣的地方。

2. 船隻:泛指各種類型的船艇。

近義詞

港船、市船、市港:這些詞語與《市舶》的意思相近,用于描述城市中進行航運和貿易的船隻。

反義詞

陸運:與《市舶》相反,指的是通過陸地進行運輸和交通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