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後漢書·馬融傳》:“﹝ 融 ﹞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後以“設帳”指設館授徒。《初刻拍案驚奇》卷九:“近有個士人,自 大都 挈家寓此,也是個*********,設帳民間,極有學問。府君若要覓西賓,隻有此人可以充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蓋都中設帳者多以月計,月終束金完,任其留止。”
(2).設立帳冊。 宋 範鎮 《東齋記事》卷三:“ 周諫議 湛 為鹽鐵判官,三司文帳煩冗,吏胥蔽欺,若不可究者。為之立勘同法,歲減天下設帳七千道。”
“設帳”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設館授徒
指開設學堂、招收學生進行教學。這一含義源自《後漢書·馬融傳》記載的典故:東漢學者馬融在高堂懸挂绛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需按次序傳遞知識,因此“設帳”成為授徒的代稱。
例句: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勸設帳授徒”,即建議開設學堂教書。
設立帳冊
古代也指建立賬目記錄,如宋代範鎮《東齋記事》提到“設帳”用于管理財務。
會計術語:指設置賬戶,歸類經濟業務(如企業記賬時“設帳”管理收支)。
“設帳”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設帳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安排或籌劃(一項計劃或行動)。通常用于指安排會議、活動或行程等,也可以用于指定某個場所或設備的使用。
設帳的拆分部首是⼀和巾,總計8個筆畫。
設帳的來源是由“設”和“帳”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設”是指安排、籌劃的意思,而“帳”則是指帳篷或蓬子,象征着活動或行程的場所。
設帳的繁體字為「設帳」。
在古代,設帳通常以更簡潔的字形寫作「設帳」或「設幘」。其中,“幘”是指蓬子的意思。
1. 我們需要設帳一個會議,讨論項目的進展情況。
2. 負責設帳活動的工作人員已經通知了所有參與者。
設想、設立、設備、設施。
安排、籌劃、安置。
取消、撤銷、廢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