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采用刀耕火種的方法耕種的田地。
2.用火耕種田。
“畬田”是一個與古代農耕方式相關的詞語,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1. 定義與耕作方式
指采用刀耕火種方法耕種的田地,即通過焚燒草木形成灰肥、再以刀類工具翻土播種的原始農業形式。這種方式在唐代文獻中已有記載,如杜甫詩“畬田費火耕”即指此。
2. 曆史背景與分布
主要流行于楚越地區(今湖南、湖北及江南一帶),因當地“地廣人稀”,故采用這種省力但粗放的耕作模式。宋代範成大《勞畬耕》進一步說明其為“峽中刀耕火種之地”。
3. 綜合釋義
既可作名詞指代這種田地,也可作動詞表示“用火燒田耕種”的行為。如劉禹錫《畬田作》中“團團縵山腹”即描述火耕後田地的環山分布形态。
4. 文學引用實例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指代古代特定農耕文化,現代已極少實踐。
畬田是一個指代農田的詞語,表示農民通過耕作和種植以供養自己的土地。
畬田的部首是田(田字旁),它的部首意為田地;筆畫是9畫。
畬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出自《說文解字》一書。在拼音中,畬田的繁體字為「畭田」。
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不斷的改進,所以畬田的古時候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整體上,畬田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
1. 農民利用畬田種植小麥和蔬菜。
2. 她每天早起去畬田幹活。
畬田可以組合成一些詞語,如:
1. 畬田耕作
2. 畬田種植
3. 畬田管理
與畬田含義相近的詞語有:
1. 農田
2. 耕地
3. 田地
與畬田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建築區
2. 工業區
3. 都市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