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整饬衣裝。《管子·弟子職》:“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既拚盥漱,執事有恪,攝衣共盥,先生乃作。”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 宋 葉適 《鄭景元墓志銘》:“急難窘助,扁舟徑往,夜半扣門,攝衣偕出矣。”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九》“輟洗起衣”:“此文本作輟洗起,攝衣,延 食其 上坐。 鄭 注《士冠禮》曰:攝,猶整也。謂整衣而延之上坐也。”
(2).提起衣襟。 宋 蘇轼 《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二客不能從焉。”
“攝衣”是漢語古語詞彙,主要有兩種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整饬衣裝
指整理衣物,體現莊重或恭敬的态度。
提起衣襟
多用于行動時撩起衣角以便利動作,常見于登山、疾行等描寫。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赤壁賦》《柳毅傳》等原文。
《攝衣》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穿衣、着裝”。它是由“攝”和“衣”兩個字組成。
《攝衣》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衣”,其中“手”的拆分部首是“扌”,表示與手有關;“衣”的拆分部首是“衤”,表示與衣物有關。整個詞共有11個筆畫。
《攝衣》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起初用于形容人們穿戴衣物的動作。隨着時代的變遷,這個詞逐漸演化為表示着裝、穿衣的意思。
《攝衣》的繁體字為「攝衣」。
在古代中國,寫作“攝衣”的漢字形式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具體的寫法可以參考古代字書,如《康熙字典》等。
1. 他攝衣整齊地站在了講台上,向學生們傳授知識。
2. 她精心攝衣,走出家門,打算參加晚宴。
攝影、攝像、攝食、攝取、攝取物
穿戴、着裝、服裝、打扮
脫衣、裸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