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Divine Land (a poetic name for China)]∶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别稱
神州大地
(2)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6*澤6*東《送瘟神》
(1).指中原地區。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王丞相 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對!’” 宋 張元幹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金 劉昂霄 《題裕之家山圖》詩:“萬裡神州刼火餘,九原 夷甫 有餘辜。”
(2).指京都。《文選·左思<詠史詩>》:“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呂向 注:“神州,京都也。”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畢公宅别道王宴序》:“山人賣藥,忽至神州,驚帝室之威靈,偉皇居之壯麗。”
(3). 中國 的别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幹王洪寶制》:“堂堂中土,亘古制 匈奴 ;烈烈神州,豈今宥胡狗!” 郭沫若 《前茅·哀時古調》:“神州原來是赤縣,會看赤幟滿神州。”參見“ 神州赤縣 ”。
(4).亦作“ 神洲 ”。古代神話傳說中指神仙活動處。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五:“朝發 泰 華 ,夕宿神州。” 戴明揚 校注引《河圖括地象》:“ 崑崙 東南,地方五千裡,名曰神州。”按, 吳寬 叢書堂鈔本“州”作“洲”。 宋 史樂 《廣卓異記·潛山真君》:“﹝ 潛山真君 ﹞入 勞盛山 昇仙,住方丈之室。神洲受太元生籙,以五芝為糧,太上補為修門郎。” 清 黃景仁 《滿庭芳》詞:“題下瓊籤,喚來青使,邀他仙侶神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神州漢語 快速查詢。
“神州”是中國古代對疆域的雅稱,後逐漸演變為中國的代名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起源
“神州”最早見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中國名曰赤縣神州”。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大九州”學說,将世界分為九大州,中國所在的東南區域稱為“赤縣神州”。
地理概念
古代“神州”範圍以中原為中心,東至遼東、東海,北接大漠,西達河西走廊,南括嶺南,與漢族傳統聚居區重疊。先秦時期主要指黃河中下遊諸侯國,漢代擴展為“九州”概念。
政治與民族認同
相傳黃帝統治的土地被稱為“神州”,象征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後與“華夏”“中土”等詞并列,成為民族共同地域的代稱。
文學與哲學意涵
在詩詞中常寄托家國情懷,如毛澤東詩句“六億神州盡舜堯”。道家典籍《混元聖紀》将其與“神仙之道”聯繫,賦予神秘色彩。
國家代稱
現代漢語中,“神州”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如“神州大地”“神州飛船”,體現曆史傳承與文化自豪感。
與相近概念區别
提示:若需了解“大九州”學說或曆代疆域變遷細節,可查閱《史記》《淮南子》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曆史地理研究資料。
《神州》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為“神聖的國土”。這個詞常用于表示中國這片土地的偉大和神奇之處。
《神州》的部首是“示”,表示與宗教和神靈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0。
《神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桃夭》中,用來形容中國古代的一個地域。在中國文化中,神州一詞常常與神話、傳說和曆史相關聯。
《神州》的繁體字為「神洲」。
在古代,神州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變化。例如,有時會将“州”字寫成「□土」或「王土」等形式,以強調它代表的是一個遼闊的地域。
1. 他們驕傲地說自己是神州的子民,為自己的國家而自豪。
2. 這片神州的山川河流充滿了靈秀和美麗。
1. 神秘:表示具有超自然力量或令人難以理解的事物。
2. 神聖:表示非常崇高和莊嚴的。
3. 神奇:表示超乎尋常的、不可思議的。
天府、天恩、聖地、仙鄉。
凡塵、凡土、凡人、世俗。
【别人正在浏覽】